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阿拉”善
陈茂生
  陈茂生

  已入花甲行列的王大妈最近特意买个手机袋,每每外出便绑在胳膊上,用学生军训走正步的姿态用力甩动胳膊,奔走在菜场、超市和绿地花园间,一脸严肃认真并完全漠视路人投来的惊怪眼神。回家后一改首先清点“战利品”的习惯,忙不迭翻看手机“走几步啦?”在每天早上的“微信晨会”里早已用“快浇水!”代替“早上好”的问候。中午“煲电话粥”热衷于“破案子”:“谁偷了我能量?”踏进路边菜店,首选标准不是新鲜便宜,而是“老板,能用手机支付吗?”

  在别人看来的这些神神叨叨,根源是大名鼎鼎某电商力推的活动:通过网络每人都能认领一棵树苗,依靠运动走路、手机支付产生的能量积分使小树长大,如果性急可以邀请朋友浇水或“偷取”能量给小树加速。等手机屏幕里的小树长大后,会有相关人员在阿拉善沙漠种植一棵真正的树,不仅固沙还能培植名贵中药肉苁蓉,为当地牧民增加收入;手机上会显示这棵树的大体方位。这样的公益活动后面自然有商业考量,但环保健身做善事的魅力依然让很多密切关注空气质量指数、热衷手机支付折扣的童鞋们处心积虑抢能量赚积分。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与上海有数千公里之遥,一个沙漠连天一个高楼林立;若无网络,应属那种“八竿子也打不到”的弱关联,一般的上海人对那个遥远的地方很难会有丁点印象。当然也有到那儿旅游的,在看看蓝天金沙,羊群如云、绿洲点点……后,发发“去一次怀念一辈子”的感慨就打道回府,重回都市生活。或许不会知道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让那里成为全国主要的沙尘源地之一,在27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沙漠、戈壁和荒漠化草原已占了九成多的面积,人们只能在几为弹丸的空间里生产生活。有公益组织计划用十年间种植200万亩荒漠植被,恢复历史上曾有的800公里森林屏障;如此努力并非矫情地欲重现杜牧笔下“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的风景,因为不让 “一眼看三漠”奇观的出现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赫赫有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在那汇合,将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生态灾难。

  于是在那里种一棵树就是做一件善事。而网络时代的神奇在于,让有心为此出力的都市中人不用车舟劳顿、千里迢迢亲赴沙漠深处,也不必在飞沙走石、毒日暴晒中因“嗲溜溜”的抱怨而讨人嫌,更不用费力挖土、挑水累得“呼哧呼哧”地大喘气并花容失色……一丫丫虚拟的嫩绿就能成为一片现实的森林。

  古人曾忧: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而在网上邀人浇水、赚积分,只为体现下为后人着想的绿色情怀,无疑是双赢,就如沪上有句俚语说的,“低调就是腔调”。

  当然,“行善”最重要之处是“贵在坚持”,所以王大妈手机绿色账户里朋友越来越多,叽叽喳喳地热议:“是否到阿拉善实地考察考察?”

  绕来绕去,还是王大妈说得直白:“阿拉善”就是阿拉做一点善事,就这点缘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6
   第A04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阿拉善·“阿拉”善
评弹灯谜飨“书迷”
都说您是……
记忆的力量
改变不可“一刀切”
“圣光”之“谜”
不该是自在的事儿吗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阿拉善·“阿拉”善 2017-09-26 2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