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虽是上海老字号,但2楼的丰泽楼却以京菜驰名沪上。1947年,国际饭店与北京的丰泽园饭庄合作,将其引入上海,更不惜重金从京津两地聘请名厨掌勺,一时间梅兰芳、张大千等社会名流都成座上客。当时的国际饭店后厨以山东话为工作语言,但却培养出了上海厨娘胡丽妹,1980年她出任行政总厨,曾为邓小平、里根、萨马兰奇等国内外政要烹制国宴,堪称当代京帮菜大师。
今年正是国际饭店引入京帮菜的第70年,为此,国际饭店派出6位骨干厨师,多次上京“寻根”,与京菜名店、名厨交流学习。“国际饭店的京帮菜经历多任厨师,‘菜魂’和当年不一样了,这其中既有符合南方人口味的融合和创新,也有正宗技艺的流失和缺憾。”国际饭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京菜美食节的举办正是“寻根之旅”的“汇报演出”。中国烹饪大师、IFBA国际餐饮协会副主席兼荣誉会长、央视《天天饮食》节目顾问李铁刚及其团队也受邀前来指导,为京菜美食节制定了一份宫廷菜单。
记者看到,在这份制作成为皇帝谕旨的菜单上,有6道冷菜、2道汤羹、11道热菜和5道点心,包括宫廷果子干、京味茄子墩、乾隆云片汤、抓炒里脊、炒榛子酱、蜜贡虾球、道光豆腐、御府茄鲞、宫门献鱼、豌豆黄、圆梦烧饼、太后小窝头等极具宫廷特色、北京风味的菜肴,而每道菜的价格大多在百元以下。
“京帮菜和海派菜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选料细致、加工繁琐、口味多变。”李铁刚表示,京帮菜以北方菜为基础,融合了鲁菜等各地饮食精华,以及汉满蒙等民族的宫廷风味;而海派菜则以淮扬菜为基础,兼收其他菜系的特点和上海菜的风格发展而来,这二者都是融合菜。此次京菜美食节在原有的京鲁菜基础上加入宫廷菜,其选材、调料、技艺都继承传统,口味上略有调整,更适应上海市场,主要以咸甜、甜酸、微辣为主。
“京帮菜不仅仅是烤鸭、涮羊肉,我们希望以京菜美食节为契机,让更多上海人了解京菜、喜欢京菜。”国际饭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京沪大厨交流技法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