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到扬州,我想起的是扬州画舫录,平顶山,瘦西湖景区,扬州炒饭和狮子头。
扬州徐凝门大街是我很在乎的地方,我喜欢的何园就在这条街上,提起唐代诗人徐凝可能有人会有点恍惚,但他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几乎是家喻户晓了。
我自认为对扬州非常熟,可是当我们走进何园后面不远的叫丁家湾的巷子里时,才发现传说中的小盘谷园林原来就躲在这个深巷里面!“大隐隐于市”,扬州盐商真会玩啊。
曾从李斗的那本《扬州画舫录》里知道这里都是清代扬州盐商的聚集地,往南不远就是当年盐运的古运河。
明清时期,扬州有600多条街巷,是座名副其实的“巷城”。就像我一走进这条巷子,两旁古旧的门坊,不紧不慢生活在天井里的老太,挑着蛇皮袋走街串巷叫卖的老汉,迎面骑自行车过来目无表情的男人,都让我有种身在常州老家的恍惚,与刚才外面大街的现代气息形成反差。
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
我的朋友、南京著名设计师陈卫新参与了小盘谷的设计,曾有幸看了他写的有关小盘谷丛翠馆设计的论文,有图有文有真相,所下的功夫让人对设计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其实在古代,设计师大多是文人、艺术家,比如张岱的父亲和叔叔就是设计房子、造船的高手,还有设计何园的片石山房的石涛,是清末的大画家。
那天中午,我们是从丁家湾的北门进去的,门头不大,走进去却是别有洞天。那座古色古香的大堂里是幅整墙的古运河照片,那些熟悉的里下河场景,让人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穿过大堂步入园林,就完成了“从今到古”的穿越。
小盘谷原主人叫徐文达,安徽南陵人。光绪七年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期间曾在家乡征聘苏州、扬州等地能工巧匠修建了巨大的住宅园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后来在扬州大树巷又按照家乡的样式,请能人取其精华设计建造了小盘谷。
据说后来周馥接手该园后,只在民国初年对宅园作了维修。周馥夫人吴氏,一直定居在小盘谷,直至1907年底病逝。这次从扬州回来,听扬州文友吴静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汪曾祺先生也曾在这里住过,一下子让我有了明月清风、山河浩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