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富上海名片“软实力”
赵玥
  本报讯(见习记者 赵玥) “第八届上海文化发展研讨会”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佛西楼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上海作为”为主题,以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为关键词,探讨了上海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文化基因的弘扬、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命题。

  利用好红色资源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江南文化和欧美文化相互交融,再加上吸收其他的文化而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何建华指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电影描绘的大多是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场景,旧时的称谓如东方的巴黎、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等比比皆是,将这个角度的上海表现得非常浮华。“严格意义上,对上海、对改革开放,尤其对现在的上海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读。”

  上海一开始就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光荣斗争史,又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地,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就是红色。上海故事应当再现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体现这座城市从开埠成长发展到壮大所集聚蕴含的正能量。

  统筹国家级展览

  1950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展览就是博物馆的展览,从那以后,对外展览一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可以达到比政治经济更深入持久的影响力,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扩大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陆建松提到,目前的对外展览,基本上处于“外方点菜”的状态,对方邀请我们做什么展览,我们就配合对方展览,相对比较零散,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部署。只有加强了国家层面的统筹领导,重点策划和组织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和平、和谐的文化理念,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中华文化多样性、近百年来悲壮的近代史,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等以这些传播为目的的主题性展览,才可以更好地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艺术教育助力建市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不光是硬件设施方面,最关键的是软件的挑战,这个挑战可能更加值得我们关注。黄昌勇细数了目前上海在演艺、影视、设计、时尚、网络文学和游戏、艺术产业等方面的成就,但其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抓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只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环境氛围上进行营造,上海所期待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就会自然到来。”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世界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宽创国际等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了精彩发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阅读
   第A24版:广告
让艺术“撞个满怀”
丰富上海名片“软实力”
首次收藏遇见首次展示
聆听海门山歌
新民晚报文体汇/聚焦A09丰富上海名片“软实力” 2017-12-03 2 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