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自信的中国
这些年,田文的作品已经斩获十几项国际大奖,“11月份,几大国际电影节先后通知我《美在雅安》入围他们的竞赛单元。最近,结果陆续公布。”对于业界的肯定和奖项的鼓励,田文表示:“《美在雅安》中表现出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美不胜收的青山绿水、色彩斑斓的多民族画卷、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深深打动了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我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这本身就给中国形象片、纪录片迈向世界作出了可贵的尝试。”
田文告诉记者,好莱坞电影节一位知名评委看过他的作品后专门给他写信说,好莱坞非常需要这种展现真实东方文化、多元文化的片子,因为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而扫除这种文化误解实乃任重道远。“这封信让我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了信心,因为把一个真实、全新,充满梦想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一直是我的使命。”除了受邀领奖,田文此行还将在纽约大学电影电视专业举行一场关于中国形象片的专题讲座。
放眼国际的视野
岁末获得的四项国际奖中,三项是最佳纪录片大奖,田文跟纪录片是有缘的,甚至可以说在国内,田文《美在系列》已是形象片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雅克·贝汉2001年拍摄的,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纪录片《迁徙的鸟》,感触很深,从此走上了纪录片的创作之路。”田文说在他看来好的纪录片是可以打破国界甚至文化的,尤其在新一轮国际浪潮面前,“中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向世界输出什么样的文化品牌形象?”在他看来,一个品牌不仅是创作者的个人成果,更应该呈现出一个国家的气质,“我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时代亲身参与到中国由市场输出到品牌输出的巨大转变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文化准备,具备开放性视野和国际眼光。”田文说,虽然作品的表达首先都来自于导演自己的文化及对文化主题的理解,但同时必须把它放在世界语境下进行思考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完成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输出”。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