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三少’爷”,不是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三。再说,我早就过了当“少爷”的年龄,现在正过着“老爷”一般的生活。
细心读者已经看出来了,我的题目里是“‘三少’爷”,并不是“三少爷”。而且,这里的“少”不读第四声,是读第三声。我的“‘三少’爷”生活是这样的:“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其意思是说,口中的言语少,心头的事情少,肚里的食物少。有了“三少”,就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了。这个“三少”说不是我发明的,出自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中《养生记逍》。在沈复《养生记逍》的“三少”后面还有“三宜”:“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饮酒应该有所节制,愤恨应该迅速消除,欲望应该竭力制止。依照这“三宜”,疾病自然就少了。
沈复(1763年-1832年),工诗画、散文,历史上关于沈复的记载很少,沈复留下的《浮生六记》,薄薄几十页,只有几万字,被称为“小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养生记逍》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至今无定论。至少,二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沈复关于养生的很多观点并没有过时。
“口中言少”,现在不少老年人肝火很旺,伤神伤身,何苦来着?其实,人老了以后,少管闲事,说话适度,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自己的一种无益的损耗。在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频道的人面前,凡事都想争个明白,其实不过是在自寻烦恼罢了。
“心头事少”,到了老年,人要看得开,放得开。现在不少人患有焦虑症,诸如健康焦虑症、饮食焦虑症、带孙焦虑症、空气焦虑症、养老焦虑症,可谓焦虑重重,被焦虑所包围。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些人将偶然的、局部的现象当做普遍的、整体的现象,于是自寻烦恼,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己折磨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何苦来着?
“肚里食少”,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少吃油腻荤腥食物,少吃半夜饭,少吃零食。提倡老年人少吃多餐,只吃七分饱。有些人吃请喜欢大吃大喝,有些人吃自助餐松裤带,尤其是一些免费饮料,更是将肚子撑得滚圆。少吃好滋味,多吃坏肚皮,是永远不会过期的至理名言。
笔者正向望七迈进,不敢夸口身体如何健康,至少目前没有“三高”,“机器”运转正常,至今尚未“维修”过,也许,这和我长期坚持的“‘三少’爷”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