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儿子的“怂恿”下,我和老伴告别“跟团”,来到了泰国开始退休后首次自由行。住进宾馆,我战战兢兢地用小本子上事先标注好的“拼音式英语”加上比划,向前台小姐询问了“自助餐厅在哪里”、“这里能换泰铢吗”等问题,竟然顺利地得到答复,得意地回到房间。见梳妆台上放着两瓶饮用水,我便再次“鲜格格”地跑去服务台,用“free”这一单词配上自创的肢体语言询问其是否免费。只见那黝黑肤色的前台小姐露出洁白的牙,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
第三天早上退房后正欲离开。服务生匆匆赶来,和我们说了一大通“泰式英语”。一旁的华裔告诉我们:这名服务生说,免费的是水,两个瓶子是要回收的,须付40泰铢作为赔偿。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我们早已将空瓶丢在了海滩边的垃圾箱里。“三脚猫”英语终究还是给我“浇了盆冷水”。
只要让我年轻10岁,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英语。刚退休时的我头脑灵敏、精力充沛。回到那时,我绝不会对路边散发学习英语小广告的姑娘小伙置之不理,必下决心从英语口语开始,学到初级、中级……和某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翻译软件说Byebye。既可收获自信,又能结交年轻的朋友降低心理年龄。最具成就感的是:去异国旅行时不会再出“洋相”,可以和陌生的外国友人一路聊天,来个“‘语’不惊人誓不休”,让老外们见识见识中国老太太的风采。我开玩笑地和老伴说:如这语言的魅力可助我在旅途中“钓”到个金发媳妇,那就更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