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末,在藏地的朝圣者中,又多了一个叫孙屹的人。那年夏秋,格桑花开得格外鲜艳,金色的阳光和一路的花海伴随着她去追寻梦想……
从那以后,青海康赛寺的喇嘛们每年春夏都会盼着她的到来。当草原上鲜花盛开时,这位美丽的上海姑娘便会如期来到康赛寺,回到她心中挚爱的家园。
多年后,孙屹依旧清晰记得那天的情景。冬日的洛迦山寒风刺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依旧冷得瑟瑟发抖,而僧人达哇和另一位藏地师父却只身披单薄的袈裟,赤裸着右膀……从此洛迦山敬香道上的那一袭绛红色的袈裟成了她永远追随的梦想,并开始了与青藏高原上一个叫康赛的古寺不离不弃的故事……
她拥有十分安逸和舒适的生活,由于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初新疆支边青年,所以小时候的她生长在贫瘠而蛮荒的南疆阿克苏原野上。但广袤的沙漠和浩瀚的戈壁却让她的心胸从小就变得宽广丰盈,秀丽的外表下有一股坚韧不拔、豁达爽朗的性情。
在新疆阿克苏上完小学后,她回到上海,继续念书,随后开始工作和创业。在并不太长的岁月里,命运和机缘却非常地眷顾她,让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立足社会的资本和能力,并且孕育起了她助人为乐的人生梦想。
2010年,她和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叫福美的专项基金,倡导“大爱与分享,付出即幸福”的公益理念,帮助许多寒门学子实现梦想。并凭借该基金先后创设“关爱大山里的孩子”、“大山里的基础建设”“关爱妇女儿童”、“助力艺术文化”、“助残爱艺行”等公益项目而名噪一时……
但她最魂牵梦绕的却依旧是青海草原上的那座百年古寺——康赛寺。
康赛寺位于青海果洛州的康赛草原上,由七世班禅的遣藏使,扎什伦布寺高僧尹西尖措活佛于1844年创建,与著名的塔尔寺同为格鲁派寺院,隶属甘南拉卜楞寺108座子寺中的一座,当年也是这108座子寺中条件最差,最破旧的一座寺院。
僧人达哇告诉孙屹,虽然康赛寺小而破旧,但却有着很多古老而珍贵的传承,尤其是康赛寺的经堂,虽然破旧不堪甚至到处漏水,却是康赛乡牧民和格鲁派僧人的朝拜皈依之地。
于是,2011年初春,孙屹发愿,几乎倾一己之力,重修康赛寺大殿。她的这种义举和善行,影响了后来很多人坚定不移地加入其中,为善前行,先后在康赛寺重建了佛学院、大藏经殿、厨房并重修了大经堂、辩经院和马头明王殿。
七年后的今天,佛学院梵音袅袅;大经堂熠熠生辉;辩经院掌声、辩经声此起彼伏……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
读着《西藏生死书》中的这些文字,孙屹说她终于弄懂了为什么她衣食无忧却依旧心如悬旌。
孙屹写过一首小诗,真实地映出了她的心境:
最想念那清晨与日暮中,/在空旷静谧的原野间,/从屋檐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它已成为我每天必然想念的一种无形伴奏……/余音袅绕,像竹叶上的一滴春露,/更像是闹市里的一颗清心,/愿衣襟如花,愿岁月风平,/愿我依然能在你们面前没心没肺地大笑,/不顾流年,不在乎眼角的皱纹。
酥油馨香的手指摇曳玛尼轮,拨动着岁月的真言……孙屹说,这会是她一生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