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启正看来,世界上的确有一本很厚的书,这本书叫做《中国读本》,我们每个人是其中的一页,他说:“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遍这13亿页,但他会读到其中的10页、20页、50页,那可能就是你我,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做好你自己,中国的形象就更完美了。”
倾情投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从一开始,沟通和“说明”就成为赵启正的天降大任!
在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时,因杰出的沟通能力和执着投入,外国媒体亲切称他为“浦东赵”;出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他大力推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时,他积极倡导实践并更新了公共外交理念。作为新闻发言人一次次妙答各国记者……我在担任人民日报记者期间,曾多次参加赵启正主持的新闻发布会,并多次采访他。亲眼目睹他一次次与蜂拥而上的记者们谈笑风生,亲身感受着他以精彩的赵氏发言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海内外媒体的敬重。
在讲述中国故事、“向全世界说明中国”时,赵启正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其说服的艺术、沟通的技巧、谈笑的气度,引来海内外瞩目和称赞。他提供最形象的方法是:立场是国家的,语言是自己的;讲述中国故事最好拿出“原生态的苹果”。
为保留古民宅而立“遗嘱”
“如果我要向一个外国人说明中国梦,我会说浦东的故事:孙中山在100年前曾设想过在那里建设‘东方大港’,在那个民族多难时代,他的梦没有可能变成现实。而在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几代人的美好夙愿变成了宏伟的现实。我会讲得具体而生动……”在接受采访时,赵启正对浦东开发如数家珍。
其实,他讲得同样具体而生动的,还有一处古民宅在建设热浪中的绝处逢生,成为被收藏的一段文脉。
从浦东陆家嘴隧道出来,左边是一块约10公顷的绿地。这里原来住着3500户人家。当时上海市区里没有一块绿地,因为楼盖得太密集。尽管地价非常贵,决策者们还是规划在此处造一块绿地,成为“城市之肺”。
拆迁工作一路顺利推进着,却在其中一户人家的房子前被“卡”住了。这幢房子在民国初年建成。墙上瓷砖由英国进口,门框上刻着法国画,房梁上还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木雕。
赵启正回忆道:“我当时就想,浦东的历史遗产太少了,我们不应该留一个标志吗?这是浦东最好的民宅,就留下吧。有人提出,如不拆除它,马路会是弯的。我说,马路是弯的也有好处,开着车顺眼看看漂亮的街景,不是也挺好嘛!有人说,那片地价很高,可将这栋房子搬到其他地方‘原拆原建’。我说,如果拆了,将来不能原样复建,他们会出一个报告作检讨,但遗迹却没有了。我最后说:‘这就是一个决定了。如果我不幸早逝,那它就是我的遗嘱。’”赵启正力排众议,终于留下了这一民宅,留下了一段文脉,也留下浦东开发中的一段佳话。澳大利亚外交部副部长以后来参观时,给赵启正留下字条:“建设摩天大楼很容易,留下一个遗迹很难。”
对故事关键词的锱铢必较
在曾与赵启正共事多年的老市长徐匡迪印象中,“可能是工程科技出身,启正同志干什么事都十分‘较真’,都要追根刨底问个理儿”。这不,对“宣传”这样一个人们习惯成自然的用词,他却咬文嚼字:“对内而言,‘宣传’两个字可以正确理解,但对外就存在翻译问题。过去常翻成‘propaganda’,其实是负面词汇,有强词夺理的意思。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可以用‘展示’‘呈现’‘描写’‘讲解’这样的英文词来表达。”他这一“较真”,让人心服口服。在对外交流中,这还真事关重大呢!
有学者总结说:“通过一个关键词、一个核心观点、一个动人故事,这三点所组成的赵启正式的答问,可以成为中国新闻发言人教程的范本。”对关键词的翻译,他自然要锱铢必较。由准确翻译好关键词,到改善中国的对外表达,进而“推动公共外交”,这也就成了赵启正这些年思考和努力的核心。他笑着说:“我这些年就光顾着推动公共外交,希望能请大家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
公共外交“要拿出原生态苹果”
公共外交是一外来概念,传统定义是由政府承担的对外国公众传播本国国情、对外政策和本国文化的活动,也有的国家还在其中夹杂干涉别国内政的“私货”。赵启正将此修正为:在当代国际交通和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除了政府,公众也承担了对外国交流的自觉。而中国的公共外交是为了促进彼此的了解,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为了形象地诠释这一“赵氏定义”,他还用理科出身的思维设计了一张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互补关系的图示。
经他这么一修正一图示,国家外交大局中的“文化交流”“文化输出”等词语,也就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每个中国人,只要对外产生了跨文化交流,就成为“公共外交”的一分子。
印度总统1991年访问上海时,赵启正陪同他参观。在一个几年内迅速脱贫致富的乡里,乡长通过GDP、人均收入等一系列数字讲农民生活变化,总统听了不甚了然。随即访问农民家庭时,一位农妇讲述的生活故事,总统听得兴致盎然。他问农妇:“为什么儿子和儿媳妇的房间比你们的大?”农妇说:“因为儿媳妇是我们的第一客人,必须好好待她。”在爽朗的笑声中,印度总统感知了中国妇女的地位,最后满意而去。
赵启正以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讲起这个故事。他把中国故事比作“苹果”:“最好拿出原生态的苹果,不要把苹果加工成苹果酱或者提炼出维生素C。不要把现实中丰富多彩的故事,变成单调的数字和结论。”
这些年来,赵启正的著作大都围绕着讲中国故事这个主题:《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赵启正、吴建民对话录》《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等,这些书出版后都很畅销,其中有的曾7次重印,有的被国内外译为英、西班牙、德、俄、日、韩等文字出版。
(摘自《世纪》杂志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