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反对各持理由
在不少人心中,高校图书馆汇集、贮存了很多知识信息,作为传播知识的空间,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走进大学共享书香,是不少市民的心愿。支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市民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源自政府拨款,其提供的服务应由全民共享。家住杨浦区的朱女士爱好阅读,“当然希望能够多开放一些,也可以带孩子去感受一下高等学府浓郁的学术氛围。”
反对者则认为,高校图书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图书馆,完全开放可能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学校图书馆当然应该以服务高校学生为主。很多时候本校师生的需求尚不能满足,更何况开放之后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需要考虑。”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李弘杰的看法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资源有限空间不足
“我们学校有两万名左右学生,而图书馆的座位只有两千余个,平均10名学生才有一个座位。到期中期末,更是一座难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盛芳介绍。表达相同看法的还有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开军,他表示,学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相对紧张,因此在服务读者时,还是优先考虑本校师生的需求。“很多时候校内学生还要‘抢座’,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没抢到座位的‘吐槽’。”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冯元福说。
目前,上海各高校图书馆开放情况做法不一。上海海洋大学对接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有组织地发放借阅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需要读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即可进入图书馆阅读,但不提供借阅服务。“学校图书副本量有限,现在还无法做到对外借阅。此外,校外读者借阅后的返还并不能保障,图书是国有资产,我们需要保证其不流失。”盛芳表示。复旦大学图书馆规则对校外读者开放有明文规定:校外读者(限本科以上在校生或高校教师)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以及工作证或学生证、单位介绍信,到入口处免费换取临时阅览证进入本馆。持“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的读者,也需换取临时阅览证入馆。但规则同时指出,“复习迎考阶段,会限制进馆”。
不如听讲座看展览
“校外读者要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就比如家长带着孩子想来高校图书馆看绘本,那无疑找错了方向。”盛芳半开玩笑地说。有高校教师也表示,高校图书馆资源虽然丰富,但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而一些读者所需的热门书籍,也不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所在。“图书馆虽然会购买人文社科类图书,但相当一部分购书需要匹配本校的学科建设。”盛芳介绍。
“其实,高校图书馆会举办很多讲座、展览,这些内容更适合向公众开放。”在吴开军看来,这部分资源目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会将一些展览‘送’到周边社区,很受居民的欢迎,这也是一种开放的形式。”盛芳也有相同意见,“图书馆的讲座都很有趣,专业知识要求也不高。不过目前图书馆的讲座、展览资源缺乏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读者如有需要就得查阅每个学校图书馆的信息,不太方便。”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然后根据各自特点通过合适的形式适度地向公众开放。”吴开军表示,“近两年,我们将很多财力投入到电子图书的购买,也在探索数字化图书的借阅模式。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完善馆际互借的模式,使资源得以共享,尽自己所能满足市民读者的需求。”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