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完成的‘家门口’服务站标准化改造。”银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史守黎介绍。服务站的改造是由街道按标准来实施的,有L形接待台,设置了方便老年人的带扶手座椅;杂物间改造为“朴馨文苑”,让居民读书看报、书法绘画;乒乓球活动室改造为“群团之家”;老年活动室改造为“红色港湾”,集党建、民主自治、居民活动三类阵地于一体;二楼居委干部办公空间,也开辟了接待区和志愿者活动场所,并美化了供居民休息聊天的阳光休闲坊。
从去年5月成为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首批4个试点街道之一起,浦兴路街道就开始了“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杨阿姨感受到的服务。“我们构建全方位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就是努力将各类服务资源送到居民身边,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浦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秀华说。
像银桥居民区这样的“家门口”服务站,浦兴已有3个。虽然根据原本硬件条件不同,被分别设置为A类加强版双桥居民区、B类标准版银桥花苑居民区、C类普适版长岛居民区三个版本,但基本服务都相同,即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7个方面的服务。居民区社工也都经过了“全岗通”培训,可以“一专多能,全岗都通”,并秉持首问负责制、指定责任制、兜底负责制、错时制、走访制、结对制、例会制、督导制八项制度。
作为试点之一的长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潘峰介绍,打造家门口服务站尤其是施行“全岗通”后,居委会办事效率大为提升。在史守黎看来,以前居委主要是上情下达,现在实行错时制、首问负责制、走访制等工作制度后,社工除了在前台接待,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走家串户,做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居民“全覆盖”,更有担当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好、办好事。
社区联络员 陈 烁
社区全媒体 韦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