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拥有 “特别法人身份证”后,居、村委会可依法开展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能够更好、更顺畅地为群众办好公益事业、提供社区服务。目前,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完成居、村委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赋码工作。今年内,全市所有居、村委会,都将陆续获得这个特别法人证。
居、村委会获得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利于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管理部门间业务协同;有利于加强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提高居、村委会服务能力,激发基层活力,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关居委会负责人表示,过去,居委会要以自治组织的名义对外办一些事情,需要到街道、区里去开证明。现在有了法人证书,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一些事项的自由度更高了,空间也更大了。比方说,居委会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申请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直接与社会组织对接,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首张“特别法人身份证”为什么颁给宝兴居委会与和桥村村委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居民委员会发源于解放初期的人民冬防服务队,1951年在人民冬防服务队基础上探索建立居委会。
现在的宝兴居民委员会前身是1949年12月10日成立的宝兴里福利工作委员会,是本市首家居民自治组织,1951年更名为宝兴里居民委员会;上海村民委员会是改革开放后,在原来生产大队基础上建立的。1983年3月23日,上海选择工作基础好的嘉定县曹王乡施庙大队,在全市建立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现在的和桥村村民委员会是在2002年5月,由原来的施庙村与和桥村合并成立的。目前上海全市共有4345个居委会,1585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