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跨界”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演员跨界、歌手跨界、主持人跨界等等。其实,在上海市政协,还有一种“跨界”,叫委员“跨界”,“跨界”履职,“跨界”参政议政。
政协界别是政协组织按照各政党、团体、民族和社会各界等不同类别分配委员名额,进行协商,组织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上海市政协共设有中共上海市委、民革上海市委、文化艺术界、特别邀请人士等32个界别,委员们一般分别在自己所属的界别参政议政。“跨界”履职,讲得通俗一点,就是A界别的委员,“操心”B界别、C界别等其他界别“专业领域”的事情。“不为别的,就想多为改善民生跑跑腿,多为解决百姓的痛点、难点问题鼓与呼,多尽一点委员的职责!”委员们如是解释“跨界”履职的初衷。
“跨界”履职,也是为民履职,情深、情真、情切切!
安翊青委员是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一名法律人。从当初年轻的“律师委员”,到如今被人誉为成熟的“智库专家”,10年来,作为社会科学界别政协委员,安翊青在本界别履职和“跨界”履职,成果都很丰硕。一方面,她聚焦国家的法治建设,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立法等法治建设上积极建言献策,提交的提案大多被提案办理单位采纳;另一方面,安翊青也非常关注民生改善等问题,常常“跨界”履职,对与自身专业并不相关的情况,花费大量精力调研,写提案和社情民意。
安翊青了解到,近年来,锻炼身体的“夜跑族”大量增加,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痛心之余,她一次次到实地进行调研,并提交提案,建议改善城市夜跑环境,综合考虑灯光、环境、路面、车辆等因素,规划设计并推荐一些合适的夜跑路线。市旅游局后来发布了比较安全的夜跑路线,市民“夜跑族”的夜跑环境,得到了有效保障。
早在共享单车服务项目推出前,安翊青就注意到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遇到的不便和尴尬,通过走访、座谈等,她在2016年1月举行的上海两会上提出发展共享单车产业的提案,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协同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建设等措施,受到市建交委相关领导的重视,新民晚报对该提案的报道,让读者也十分关心,期待建议尽快“落地”。没过多久,上海的大街小巷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大家拍手叫好。
担任市政协十二届委员的五年里,安翊青共提交提案79件,其中的一大半都不涉及法律。而在昨天闭幕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安翊青共提交提案十件,其中五件属“跨界”提案。
“做政协委员要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不能为部门利益去提提案,要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发展的角度来提提案,来献计献策。”在两会的平台上,许多委员履职都不只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视野,他们牢记委员的使命和职责,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各层面、各领域,去了解、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去体察体恤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心怀这样的理念,贴近百姓生活,政协委员“跨界”履职,才会精准到位,取得实效。
创意产业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这些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激增,但所有园区加起来的产值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十分之一。这让市政协委员陈永弟十分困惑。他虽不是文化艺术界别的委员,但一直关注文化建设,“跨界”的调研开始了,他还先后前往各有关部门,了解电影学院引进和区文化产业规划、商业配套、功能定位、招商政策、土地资源等情况。在吸收许多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后,陈永弟最终完成了《打造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案建议,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还被评为市政协2014年优秀提案。环上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也被纳入了上海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如今,园区整体规划已经落地,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
在上海市政协,委员“跨界”履职已是常态,市政协还不时组织委员开展“跨界”视察、协商等履职活动。前几天,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董敏华委员,在小组讨论中,动员委员们“在参加所在专委会和界别活动的同时,还可参加跨界别活动,更好地发挥委员作用”。
“跨界”履职,跨出浓浓的为民情怀,这份情怀,百姓受用,感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