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权益优先
来自香港的市政协委员林建康提出,在管理服务上,港铁一直有很好的口碑,为此他走访了香港的各主要地铁站点调研。
林建康发现,“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特需乘客是地铁乘客中一个特殊群体,在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上,上海地铁还有提升空间。比如电梯使用,由于缺少“优先(Priority)使用”标识,乘客争抢上电梯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他建议在电梯按钮处和手扶电梯入梯处粘贴标识,保障特需乘客的优先权益。
此外,由于站台和列车间存在较宽缝隙,轮椅出行乘客跨越时会产生危险,其他乘客也发生过踏空,物品滑落等事故。林建康建议,对轮椅出行的乘客,在扶手电梯出口处就近提供上下列车的便利服务。同时建议为工作人员配备活动架接板,随时连接缝隙方便轮椅通过。
酌情增大流动空间
与港铁相比,上海地铁座位占用了至少一半的车厢空间,由于缺少行李区,无座和带行李乘客大多站在通道中间,造成通道堵塞,高峰时段以及火车站、机场和大站换乘站点,乘客间碰撞、摩擦、冲突争端时有发生。林建康建议将车门两边的部分座位去除,替换为安全扶手,增大乘客流动空间和行李空间。
两点改善方便换乘
很多换乘站点和火车站、机场等大型目的地站点,乘客需要“暴走”才能到达目的地。林建康建议在通行起点处,标识到各种目的地的“距离”和“用时”,提醒乘客预留时间;有条件的通道内,可模仿机场安装自动行走平面电梯。
站点宜设步行地图
上海每天有大量游客和公务差旅人员。市政协委员曹艳春也建议,在地铁站和公交站附近,可以借鉴国外做法,设置 15 分钟或5分钟内可步行到达的地图,便于乘客准确找到目的地,也让他们了解附近有哪些景点、饭店、厕所等。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方翔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