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有思考
“去年上海GDP增速达6.9%,您对这个数字满意吗?”首个问题,聚焦上海经济发展。应勇回答,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这是可喜的,但我们更看重的是GDP背后的高质量发展,背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背后呈现出的增长稳、结构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对数字背后深层信息的思考,也包括优化营商环境。2017年,上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企业1184家,活跃度达80%,应勇直言“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承诺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形成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造福人民有追求
去年4月,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300元,为全国最高,今年是否继续提高?养老金方面是否也有调整?本报记者现场提问。
“谢谢您提了一个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应勇回答,上海追求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要互促共进,新增财力要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养老金、最低工资都会继续有所提高。”
“前几天的大雪是上海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场小考,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点赞。”对于城市管理,应勇表示,“我们要用心用力做好每一件事,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环境治理有目标
生态环境是记者关注焦点。“作为上海的总河长,您给2017年中小河道治理打多少分?”应勇笑着说,中小河道整治,政府是答卷人,市民是阅卷人,“打多少分市民说了算。”
“今天我来出席记者招待会之前,还特地看了一下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应勇坦言,要打赢“蓝天保卫战”,任务还很重,上海将启动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被问及垃圾综合治理,应勇强调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并现场倡议:“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民生话题有回应
“苏州河岸线的贯通开放问题,社会有呼声,也是我们的愿望。”“幼托服务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政府、社会、家庭都绕不开、躲不过。”对市民关切的民生话题,应勇逐一回应。
提及房地产市场调控,应勇表示必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此外,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变当前市场“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的情况。
最后,应勇向市民致以新春的祝福:“春节将至,我向全市人民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