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于英杰宣读了“慧眼”在轨测试“成绩单”:在轨测试期间,有效载荷工作原理和科学应用系统得到验证,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具备交付用户使用的条件。
“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由国防科工局、财政部批复立项研制,国家民用航天和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共同支持。
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中国“慧眼”在轨测试期间干了不少漂亮的“大活”:多个天区的扫描成像观测和对特定天体的定点观测;伽马射线暴监测等应用测试。验证了卫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取得了银道面扫描监测、黑洞及中子星双星观测、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太阳耀发、特殊空间环境事件等初步科学成果。
2017年10月16日,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联合观测成果全球发布——人类第一次“看”宇宙深处的剧烈爆发现象:两个中子星结合迸发出的“雷鸣电闪”。
“从此,人类‘耳聪目明’。这项创造历史的全球空间和地面望远镜大联测中,中国‘慧眼’对其高能电磁辐射对应体进行了监测,确定了伽马射线的流量上限。”“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说。
中国“慧眼”有何特点?基于我国学者原创的探测方法,采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解决了低成本探测器高精度成像问题,实现宽波段、大有效面积、高时间分辨率的空间X射线观测。此外,“慧眼”有效载荷种类全、规模大,在世界现有X射线天文卫星中,具有先进的暗弱变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变观测能力。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将“中子星并合宇宙大会合”列为2017年全球头条科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