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属于春天的音乐
尹庆一
  尹庆一

  每天早上,眼睛一睁开,第一件事就是要放一张唱片。制造一点声音,让空气跳跃起来。春天我会放属于春天的音乐,秋天我会放属于秋天的音乐。有了音乐似乎一天才可以开始。属于春天的音乐,不止有一种,待我细细讲来。

  春天,春机萌动的一面,应该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尤其是编号300以后的那几首。

  小时候,我后知后觉。初中时,语文老师让我们观察生活,布置下一篇作文:春天的植物。我闭着眼睛、大笔一挥:“春天怎么到现在还不来?树枝上连个花苞都没有。”

  下一堂作文讲评课,被目光如炬的赵老师一顿批评:“我们有的同学还没睡醒,校门口的白玉兰两个星期前就已经开——了!”他故意把“开”字拖了个长长的音。

  放学后,我特地在回家的路上注意了一下:真的,枝头上美丽的花朵正盈盈绽放。老师的那个长长的拖音,像是一声棒喝,我一直记到现在。如今每当立春时节,虽然还是寒气森森,但阳台花盆里枯枝狼藉的冻土间,顶起了一点一点绿油油的忘忧草的嫩叶;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窗外的石榴树下,便有远处飞来的小鸟开始叽叽喳喳。欣喜,傲然,一片生机。我也顺“机”而动,把唱机里的唱片,换成了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最好是奥地利美女海布勒弹的那版。每一天如果都从莫扎特开始,周围的空气好像也都涂上了一层金光,一整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春天,激越澎湃的一面,最适合的应该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次听到老柴的这首是在初中的音乐课上。老师是位“白面书生”,细高的个头,戴一副眼镜,说话用词斟酌,温文尔雅。那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对语、数、外个个悬锥刺股、争先恐后,但对音乐、绘画等副课,全当是“玩耍”课了。走动的、打闹的、嬉笑的、闲聊的,百音齐奏,逐渐淹没了音乐老师的讲课声。老师停下来,冲着人头攒动的场面发了一会呆,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自管自、低头慢慢打开讲台上的那台小小的卡式录音机,把手里的磁带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按下按钮。音乐响起。先是庄严的圆号,接着连绵起伏的钢琴声,如排山倒海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音乐声中,好像有种力量从千百年的历史深处穿越而来。坐在前排的我一下子呆住了,一霎时头皮一麻,像通了电一样,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颤栗、兴奋、浑身舒坦。小小的喇叭,微弱的声音,难以想象竟有如此能量,渐渐地,课堂上所有继续着的喧闹似乎全部隐去了,唯独剩下我和音乐素面相对……

  从此,我爱上了音乐。它让我看到眼前的纷纷扰扰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世界。每当严寒退去,空气里洋溢起隆隆暖意的时候,我会把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放进唱机。尤其会选中学课堂上听到的那个李赫特和卡拉扬合作的DG公司名版。一位是“钢琴圣手”,一位是“指挥霸主”,相互都不买账。你挥你的,我弹我的,尤其第三乐章,你快,我更快,你追我赶,好似一万匹马在恣意狂奔,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动”,血液沸腾。

  至于春天周而复始、万象更新的一面,当属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最适合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拉的那版的第一句,好就好在并不单单是简单的阳光明媚,更带着一种“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渡过千山万水,挨过了酷暑和严冬,眼前突显出一片阳光明媚。

  这样的阳光明媚,是最最值得珍惜的。

  十日谈

  春之声系列之一

  读春记

  明日介绍 大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博览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不动心”
女牧民(中国画) 
晒太阳
春夜又今
寿万年乐未央
玉犬呈祥
属于春天的音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属于春天的音乐 2018-03-08 2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