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人称“黑老虎”,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拓(拷贝)出来的纸片。在古代,因为没有照相术,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而历代文人往往会在拓片上留下题跋,或考证、或赞咏,成为一道独特的艺坛风景线。近来金石碑刻收藏再度趋热,上海有位收藏爱好者就将一张汉代刻石拓片请了众多金石书画家题跋,亦是雅事一桩。
顾经,爱好收藏古今书画金石作品,因此将自己的斋名命名为古今堂。家里东西多了,就挂到80多岁的老父亲家中。有一次,老父亲当年的学生来看望老师,得知顾经有这个爱好,就把自己珍藏的《莱子侯刻石》拓片相赠。顾经上网一查,《莱子侯刻石》果然有来头:莱子侯刻石刻于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莱子国大约始于西周初年,一度是胶州地区的一个强国,都城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烟台龙口市一带。到了公元前567年,莱子国为齐国所灭,结束了500年的一段历史。之后,莱子国部分贵族被迁到距离旧都几百公里以外的今滕州西南的泥梨城遗址附近。公元16年,莱子国贵族后裔举办了大型的封田祭祀活动,撰文立石,告诫子孙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封地。有意思的是,这块珍贵的刻石刻完后,居然沉寂了一千多年,一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被人偶然发现,如今存于山东省邹城市博物馆。莱子侯刻石以隶书写成,自发现以来被众多金石学者高度评价,郭沫若称其“世所罕见,金石研究必从解读此石开篇”、“从篆到隶过渡的里程碑”。
如此珍贵的拓片,怎么可以没有名家题跋?顾经想到了德高望重的高式熊先生。去年夏天,顾经来到高老家中,九十七岁的高老一见拓片,连连称赞:“好东西。”并在拓片最上端题上“莱子侯刻石”六个隶书大字,在拓片下面写上释文:“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偖子良等用百余人,后子孙毋坏败。”随后,一百零三岁的顾振乐先生在边上注解:“始建国天凤三年,系新王莽之年号,公元十六年丙子是也。”顾经又请陈佩秋先生题字,陈老题了“金石千秋”四个字。巧的是,陈老题字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徐建融教授也在场,陈老对徐教授说:“你也题几句吧。”于是,徐教授写下了长跋。
后来,顾经又请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童衍方先生题字,童先生写下长题:“此刻石载莱子侯赡族封田勒口戒孙之事矣。杨守敬《平碑记》云:是刻苍劲简质,汉隶之存者为最古亦为最高。”接着,顾经又请著名书法篆刻家陆康、刘一闻、吴颐人、陈身道、孙慰祖、唐存才等题字……冬去春来,题字的书画篆刻家又增加了不少:蔡国声、徐谷甫、费名瑶、吴承斌、陈辉、蔡毅强、李昊……累累题跋,题满了拓片四周,正如韩天衡先生题的两句诗所说:“高古劲峻莱子侯,书家羡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