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大气污染70%靠人努力 针对“如何看待目前的环境治理形势”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说,自去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入冬以来,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好了,蓝天白云多了。但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还处在负重爬坡的阶段。现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只有29%。根据这段时间的科学评估,天帮忙的成份占了30%,主要还是要靠人努力,占了70%
黄润秋表示,国家正在制定到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关键在于三个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能源结构调整,要坚持把重点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来,三是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
● 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达到80%“如何进一步加大资源供给,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认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已从50.9%提升到了79.6%。”他表示,现在仍然存在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等现象,需要下功夫解决。用12个字概括,就是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
刘利民给出的具体措施有5条,即,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是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在未来一个时期按照我们的既定目标,既达到普及率的85%,同时要达到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到80%。”
● 健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 有记者提到如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村认为,在城市里盖的大医院已然够多的了,“要解决看病就医的方便问题,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就有家庭医生,能够提供最便捷、最直接的服务。”在他看来,如何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把设施盖好,然后培养足够的家庭医生,是当前亟待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健全了,老百姓看病就会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