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给观众
从7年前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开始,史依弘这几年一直在尝试各种挑战,跨流派甚至跨剧种。她说:“我觉得现在的舞台对于演员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一个流派了,将来可能越来越需要多面的演员。”流派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但在经历了一个流派纷呈的鼎盛期之后,新流派的诞生仿佛被按了暂停键,而对于流派传承业界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不过,像史依弘这样既热衷于学习流派却又不拘泥于流派的却极为少见。其实,史依弘看重的并非“流派”,而是前辈老先生们的“玩意儿”,把前辈的绝技、绝活儿学下来,把优秀剧目传承下来才是史依弘学戏的初衷。所以在史依弘看来,流派学得像与不像并非重要的事情,她表示希望这些戏呈现在舞台上时不是让观众想到流派,而是让观众沉浸在角色里。“演员最终还是要把最好的角色给观众,这是最重要的。”
不刻意追求“像”,不等于史依弘在流派学习上下的功夫少。相反,史依弘为这次演出提前半年就开始学戏了。说起来,史依弘在这次演出之前就已经尝试过四个流派的剧目了。史依弘转攻青衣后便学梅派,曾演过多出梅派经典代表剧目。尚派的《昭君出塞》是载歌载舞的刀马戏,史依弘已经演了20多年了。荀派的《拾玉镯》几乎是花旦的必学必演剧目,史依弘也演过多次,而7年前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更是成为当时京剧圈的一个热议话题。不过史依弘并不想简单地把自己曾演过的剧目拿来再演一遍,为此,她跟90高龄的程派名家李蔷华学习了程派经典《春闺梦》,又跟着童芷苓的学生李秋萍学了荀派经典《金玉奴》——先像小学生那样一个脚步、一个身段、一个眼神地“临摹”,然后再化为金玉奴这个角色。在她看来,既然要“贴”一次不同寻常的演出,就应该给观众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
对体力有信心
虽然史依弘这些年的“大胆”尝试引来不少不同的声音,但她的“娘家”上海京剧院却十分支持。京剧院院长单跃进直言“赞赏依弘这样的努力和探索”,他认为当年的各大流派就是在非常广博的学习基础上形成的,“流派的出现说明京剧的艺术家和京剧观众追崇个性,但学了一个流派就不能再碰其它流派是一个误区。”不少老艺术家也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史依弘的支持,曾与史依弘合作过《牡丹亭》《奇双会》《玉堂春》等多部京昆大戏的“熊猫级”昆曲老艺术家、77岁的蔡正仁将与史依弘合作演出《金玉奴》。京昆大师俞振飞77岁时曾与名旦童芷苓等演出《金玉奴》,而作为俞振飞的弟子,蔡正仁却还从未演过这个戏,这次“处女秀”恰好与俞老最后一次演出《金玉奴》时同岁,也是有趣的巧合。此外,77岁的金锡华、71岁的萧润年两位京剧名丑也会加盟这次演出。
此次“梅尚程荀史依弘”分下午和晚上两场演出,下午演出《苏三起解》和《昭君出塞》,晚上演出《金玉奴》和《春闺梦》。每出戏的平均时长在50分钟左右。史依弘表示,这样的演出同时挑战演员的心力、体力、脑力。不过相比几年前“文武昆乱史依弘”连演五天大戏来说,这次在体力上的挑战并不算太大,现在还每天保持3小时练功时间的史依弘对自己还是颇有信心的。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