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周思琴
  周思琴

  到青浦文广局工作整整四年了,很多同事说我是来接地气的。从市区来郊区,文化工作如何下沉到基层,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基层倾听百姓声音,无疑是一条捷径。

  初识芳芳是在我刚到青浦的那一年。开车走过乡间曲折狭长的小路,终于见到了朱家角镇林家村的她。而她告诉我想在村里建一个图书馆。没想到过了两年,她果断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重建,和先生一起从设计到施工、装修,亲自坐镇指挥,虽然很累,他俩却总是笑呵呵的。然后这个神奇又有毅力的姑娘就真的把家里一楼的空间做成了图书室。看着她精心设计打造的阅读空间,如何为村里所用,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有可持续性,我当时想到了农家书屋。经过调研了解,村里的农家书屋由于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服务能力非常有限。我和村支书商量,能否村里和芳芳姑娘签订一个委托管理的协议,将芳芳的图书室变成村里的农家书屋,授权芳芳管理,原有书屋的资源也向芳芳这里倾斜。村里的张书记非常支持,市新闻出版局发行处也非常认可我们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网红书屋——薄荷香书屋,这里被誉为“上海最美农家书屋”。

  小小书屋走红了,村里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吸引很多新村民入驻。相声田耘社的班主赵松涛来了,雕塑家杨冬白来了,路上有马电影工作室也来了。我和这些新村民也成了朋友,在交谈中获得了很多拓展文化工作的新思路。2017年林家村策划举办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系列文化活动,村里搭起了精美的小戏台,你能想象乡村弦乐四重奏的美妙场景吗?田耘社的原创相声《猜地名》,《琵琶行》吟诵与钢琴的即兴弹奏等等,这些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吸引了附近很多村民。

  林家村的文化故事还在继续。在我们的大青浦,还有很多这样的乡村,有很多像芳芳这样的“乡贤”,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热爱乡村,希望年轻人能回到乡村,和他们一起振兴乡村。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以文化为内核。文化是乡愁的载体,更是乡村的灵魂。而做好文化的事情一定要把这些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都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做的是,多接地气,走起来,坐下来,多听他们意见建议,肯定、鼓励、支持他们,一起把文化的事业传承传递、发扬光大。

  十日谈

  春之问卷

  责编:吴南瑶 朱光

  这座桥,除了地理意义,还有着更深的内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巢云诗钞(二十七)
怀念徐云同志
“莼鲈之思”的咏叹
春 分
舞者(油画)
春天应是赏花时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2018-03-21 2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