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迟到?
桃宝
  ◆ 桃宝

  迟到并不总是无礼或浮躁的行为——这里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自我交代:我本人就是迟到大王。不过,至少是那种正在努力改变的迟到大王。事实上,说来尴尬,我还屡次错过了这篇文章的截稿期限。我也很想假装这是一种新闻形式的体验表演法,可惜并不是。

  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都了解这类人:那种总是迟到的儿童保育员,那种完美错过所有期限的同事——即使只是迟了几个小时,那种约她吃饭得告诉她提前半小时来的朋友。

  在各种令人厌恶的行为中,少有能与“等人”一较高下的。抛开等人时你脑子里掠过的那些想法,迟到并不只是因为你的朋友或同事太自私。深入研究迟到的心理可以让人一瞥这类可能给他人造成困扰的思想,明白这种行为并非根深蒂固,反之,还存在多种改善之道。

  爱迟到者并非都无礼又懒惰

  社会上对于不准时之人的认知几乎总是负面的——即使是被误导造成的。

  “你很容易就会认为爱迟到的人做事杂乱无章、为人混乱无礼,对他人缺乏体贴。”伦敦认知行为治疗师及临床心理学家哈里特·梅洛特这么说,“在我的临床实践以外,爱迟到的人真的会让我怒发冲冠!”

  但是,很多爱迟到的人至少还有那么点条理,也很想让朋友、家人和老板高兴。不守时的人通常会对自己的迟到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人际、声誉、职业和财务损失感到沮丧。

  黛安娜·狄隆佐在《别再迟到》(Never Be Late Again)一书中写道:“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喜欢让别人等待,典型的迟到大王并不喜欢迟到,拖拉只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

  狄隆佐通过识别和适应那些似乎总是让她迟到的事情,开始了让自己守时的道路。她说,这样的改变发生在自己想方设法提高时效性而一再失败之后。努力无果后她意识到被时间推着走的紧张刺激感是她所渴望的。改变这种心理渴望是改善拖延的唯一方法。

  “当我努力做到凡事守时时,我开始认识到成为一个可靠的人的重要性,”狄隆佐说,“在这方面做到更好更快就成了我自身发展的一个优先事项。”

  借口啊借口

  有些借口,特别是针对突发性迟到的借口,比较能为大众所接受——比如意外、疾病。但另一些借口就没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了。有些爱迟到的人自诩“着眼大处”,说什么比起守时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关注;有人说这只是自己的一个怪癖,是压力之下想要做到极致的表现;还有人推说自己的生理时钟是猫头鹰式的,不是百灵鸟式的。

  来自伦敦的老师乔安娜说,她落得不守时的名声有时候只是因为想法不同。“朋友叫我去玩时,会说‘七点之后来就行’。”她说,“但如果我八点或者更晚才到,他们就会很不高兴。”

  总是迟到也许并不是你的错,这可能归结于你的个性类型。专家表示,不守时的人通常都具有这些特质:乐观、自控力差、焦虑、倾向于追求刺激。性格差异会决定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2011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杰夫·康特进行了一项研究。他把参与者分为A、B两个类别,A类为具有野心而又好胜的,B类为创造力强、沉着、具有探索精神的。他让参与者们在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判断一分钟有多长。A类参与者平均在58秒时就认为一分钟到了,而B类参与者平均在77秒时才认定一分钟已经过去。

  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自称迟到大王的TED演讲者蒂姆·厄班(Tim Urban)2015年写道,爱迟到的人通常有一种“古怪的强迫症——倾向于自己打败自己”。他将这些可怜的灵魂称为CLIPs,也就是惯性迟到患者(Chronically Late Insane People)。

  当然,迟到也有其他原因,但大多数都是自找的。对于初级迟到大王而言,他们会有对于迟到的预感,或是过于关注细节。

  乔安娜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写学校报告。“我从来没有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过,看起来就像我不在乎。”她解释道,“其实我会思考好几周,对于评定每个孩子都感到非常焦虑。但迟交的事实似乎决定了一切。”

  对一些人来说,迟到的背后存在心理和精神因素。“比如焦虑的人通常会避免一些特定的情形。”梅洛特举例说,“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这使得他们要花更长时间检查工作。”沮丧通常会伴随着精力的缺乏,你得动用更多能量去做事。

  治愈大脑,不再迟到?

  琳达·萨帕丁博士是一位纽约的私人心理医生,同时也是《数码时代如何打败拖延症》(How to Beat Procrastination in the Digital Age)的作者。她说,经常性迟到源于“思考问题过度”。

  简单来说,拖延者太过关注自己对即将错过的时间或截止日期的恐惧。他们并未试图克服这种恐惧,而是任其变成一种借口——通常他们会说很多“但是”开头的句子。比如,你会告诉自己:

  我想按时出席,但我不知道该穿什么;

  我开始写文章了,但我担心同事会觉得我的文章不够好。

  “跟在‘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问题所在。”萨帕丁说。她建议大家把“但是”换成“而且”。“‘但是’代表着反对和阻碍,‘而且’代表着联系和解决。”她解释道,这样“任务就没那么吓人了,恐惧也就没那么大的阻碍了”。

  对于爱迟到的人,并非所有朋友和亲人都能无条件接受这种行为。

  对于那些还在忍受等待的人来说,一切还有希望。

  “你可以为自己设一个底线。不要总是独自生气或伤心,你可以表明立场,划定界限。”萨帕丁说。比如,告诉爱迟到的朋友,如果晚到十分钟以上,你就会不等他自己去看电影;告诉那些从不按时完成分内工作的同事,下次你不会再与他们合作——并且老板也会知道这件事。

  我个人的转折点,是朋友给我下的最后通牒。有一次我们相约在公园跑步,我迟到了一个小时。那时候她就说,她再也不会计划跟我一起做任何事了。然后她做了一件对我来说或许最有用的事——跟我一起分析迟到背后的原因。

  老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下次再让别人等我的话,我会反思,我会试图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选自《看世界》2018年第三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迟到?
崇明抗战纪实
窝朗牛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1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迟到? 2018-03-21 2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