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失的电报
张映勤
  张映勤

  电报曾经是最快捷最便利的通讯手段。四十年前,即使在大城市,多数家庭也都没有电话,外地亲友遇有急事要事,电话联系不上,寄信又太慢,只有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到了邮局,写好单子,发报员按照内容,译好电码,然后“滴滴答答”敲击按键,眨眼的工夫就把信息传到了千里之外。

  电报意味着事情的紧急重要,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用电报联系。为什么?打电报贵呀!按字数收费,没有急事要事,谁舍得花这份钱。所以,人们一般都不打电报,更怕接电报,除非是事先约好,通报紧急情况。

  电报为了及时传递,不管是白天深夜,邮递员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它送出。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摩托车了,什么时候见到邮递员驾着它风驰电掣般地疯跑,那一定是在送电报呢。

  有时候深更半夜,街上传来一阵“嘟嘟嘟”的摩托车声,就听外面有人喊:“某某某,拿图章!”家里的大人们听到喊声,心惊胆颤、慌里慌张忙着找图章。深更半夜来电,十有八九是亲友出了大事。那年月,每个家庭都怕接这种电报。

  当然,当年也有一些假电报,那是双方事先捏鼓好,用来骗人的。大多数情况是发报人迫不得已,用善意的谎言达到目的。上世纪70年代,知青下乡插队,自己想回家,父母想孩子,又找不出理由,有些人便通过电报传个假信儿。双方写信约好用电报来掩人耳目,骗取领导的信任。孩子拿着电报请假:家里谁谁谁病危病重,让我马上回去。领导如果明知其中有诈,也不好回绝。电报的内容真假难辨,无法核实,只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不准假,误了人家大事,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没办法,准假吧!您瞧,电报成了行之有效的假条,屡试不爽。只要你花得起路费,费点心思,一纸电报,准能找到请假的借口。

  当然,利用假电报请假,人们心知肚明,谁也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不到万不得已,不是事出无奈,没人愿意说瞎话。

  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打电报的代价相对昂贵,一个字三毛钱。这三毛钱,能买三斤棒子面、三十颗水果糖……打一次电报花几块钱,想想就让人心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打电报。遇到非打不可的情形,为了省钱,电报内容也尽可能地简明扼要,可谓是字斟句酌,惜字如金。电报简洁,但得明了,得把事情说清楚。为了少花几毛钱,省几个字,事情没说清楚,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电报再快,也得人工传递,随着电信通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手机、电话、因特网进入到千家万户,别说是在外地,就算是在外国,提起电话,按下键盘,马上就能“千万里追寻到你”,你想躲都躲不掉。

  信息时代把地球变小了,变成了地球村,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电报能不被淘汰吗?!

  十日谈

  流光小物件

  责编:贺小钢

  在电影放映之前,一般要先放幻灯片。当年的幻灯片,你还记得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大虹桥专刊
   第A12版:大虹桥
   第A13版:大虹桥
   第A14版:大虹桥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女性的宽容和浪漫
雨夜之谜
晨曲 (油画)
家有博美
聊到一块
消失的电报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消失的电报 2018-03-29 2 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