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开病情
周炳揆
  周炳揆

  是否公开病情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因为这牵涉到个人的隐私。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飞快,公开病情有利还是有弊?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读到一则报道,一位神经科教授坚称病人应当公开病情,理由是公开了你就可能找到应对病的办法,甚至挽救自己的生命,比如说某人需要肾移植,他必须要让所有人知道,因为要找到一个可以匹配的肾是极为困难的。

  这位教授做过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倾向于愿意对家人公开病情,最不情愿的是对邻居,对孩提时代的伙伴公开自己的病情,对工作单位的同事是否公开则居于两者之间。

  在网络时代,病人一旦得到医生的明确诊断,往往可以上网浏览以获得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病人还自发地通过社交网络建立诸如冠心病、糖尿病、癌症论坛或是俱乐部等,相互交流病情、治疗经验等。专家认为这些社交网络主要是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对于病人十分重要。因此,大多数人都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病情,有顾虑的人完全可以用化名参加这些专病论坛。

  当然,事情也有戏剧性的一面。我有一位远房亲戚不幸被诊断为癌症,她在朋友圈里较早地作了公开。结果,在她做“活检”的时候,问候电话如雪片而至,简直难以应付。她的一位闺蜜是个“网络迷”,自告奋勇地说要做我亲戚的“首席信息官”,把病人的信息随时通报,结果,这位“信息官”太尽心尽责了,她甚至把我亲戚进手术室的照片也“晒”在网上了,弄得病人极为不快。

  由此见得,凡事不能过分,公开病情也要有一个限度。我的那位亲戚手术后恢复得不错,某日我去看望,她告诉我一个惊喜:她和其他人分享病情的各种信息,在她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别人也从她自己的病情和经验得到了帮助,她觉得能够帮助别人给她带来了满足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雪地跪坟
关于孝顺的疑点
书法
青葱岁月
的确良的确凉
公开病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A11公开病情 2018-03-31 2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