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前预嘱

“安乐死”
姚丽萍
  生前预嘱,就是“安乐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陆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褀教授给出的解答,通俗易懂。

  先说说,生前预嘱。生前预嘱不涉及财产继承、婚姻情感、亲朋关系、医患利害、治病花费,也不涉及安乐死。再说说,安乐死。“安乐死,目前在我们的医学界是不赞成、不提倡的。”刘端褀说。

  二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预见到病人有可能在医生的“折磨”下死亡,安乐死由此产生。“但有一个基本的伦理悖论。安乐死直白说就是杀人,医生事先知道自己的措施将导致病人死亡,尽管目的很崇高,但毕竟是直接杀人——就像镇定剂进入人体,如果病人在常规剂量下治疗死亡,那不是杀人;如果超剂量注射,虽然安乐死,但实际上就是一种杀人的行为,这就违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根本宗旨。”刘端褀说,生前预嘱和安乐死有着本质区别。

  生前预嘱,是医家尊重病人的最后选择,不做过度救治。刘端褀的一位病人,90多岁了,她明确表示不希望最后时刻被插管、被上呼吸机,结果,老人走得很安详;而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在提倡生前预嘱之前,刘端褀看到,因为亲属的坚决要求,因为陈旧的医疗观念,相当多的病人非常痛苦地离世。她希望,普及生前预嘱,最大限度保障“优逝”,在病人弥留之际,那许多不该实施的、过于技术性的冰冷抢救,还是免了吧。首席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生前预嘱:面朝大海 向死而生
生前预嘱 ≠ “安乐死”
临终自主权
新民晚报要闻A05生前预嘱

“安乐死”
2018-04-03 2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