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拿到“第一桶金”
如何支持他们的创业梦
陆梓华
图 视觉中国
  平时有零花钱,逢年过节有长辈给的压岁钱,还能从各种群里抢红包……如今的孩子,正变得越来越有钱。

  孩子们的钱,是由父母全权接管,还是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甚至培养最初的金融意识、创业思维?老师和家长正在做出探索。

  校园藏着创业商机

  日前,源自英国的创业体验实践活动首次来到中国,来自全市15所学校的22支学生队伍策划商业项目、制定商业计划。在活动中,组委会向每支队伍发放创业贷款现金(小学为每支队伍100英镑,中学为1000英镑),比赛中所有的盈利都会被再次投资给学生们的商业活动,返还给学校,或者捐给慈善机构。

  获得1000英镑的启动资金,平和双语学校10年级三名学生决定在校园中开辟出一块手机耳机市场。原装耳机太贵,他们决定研发自己的产品。三人分工明确——耳机发烧友的“技术帝”负责技术研发,另两名队员负责联络厂家、宣传和市场推广。售价五六十元一副的耳机音质和稳定性,很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说起如何赚钱,学生们的点子可能比我们更多,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尝试。”该校商务课老师张峥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支持下,校园中的创业计划层出不穷。有学生面向老师推出个人定制“零食盒”,内有红枣、坚果等健康食品,包月100元;有学生设计了“电子手账”APP,供师生下载,提醒重要事件,记录校园时光。张峥说,她的课上有一项固定活动——给学生100元启动资金,在商场“摆摊”,看哪个小组一天内获益最多。结果,有小组一天竟然获得收益6000余元。张峥说,孩子们的点子着实出乎她的意料——他们利用自己平日里和某明星粉丝会的交情,获得明星签名,让一件普通的白T恤身价陡增。

  让孩子学会勇敢“吆喝”

  在废弃的红酒箱内放入营养土,自己去批发各种绿色植物,制成各种规格的花艺作品,再通过一次次商场“路演”推向市场……民办华二初级中学“花之队”最终摘得“校园大亨”活动初中组特等奖。一个多月的时间内,8名成员分别担任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运营总监等各项职责,感叹“挣钱不易”,也领悟到“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并通过赴养老院的公益行,感受到“授人玫瑰”的快乐。

  在“生产总监”、初一女生杨云畅的爸爸眼中,这段“挣钱”的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女儿的成长和变化还是显著的。他坦言,虽然自己平时也会在上学、放学途中和孩子聊一聊商场打拼的心得、商业运作的常识,但对于钱的概念,孩子始终是模糊的。每年的压岁钱也是乖乖交给父母,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还能通过自己和伙伴的努力,让钱“活”起来。“刚开始摆摊售卖时,孩子是缩在后面的,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渐渐学会了和伙伴一起冲出去,向路人兜售产品。”杨爸爸感叹,商业活动中培养的主动性,也一点点体现在生活中——要去英国领奖了,兑换外币和其他家长联络,都是小姑娘自己独立完成的。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孩子拿到“第一桶金” 如何支持他们的创业梦
高速路上有坑塘 车辆爆胎险酿祸
图书馆一角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8孩子拿到“第一桶金”
如何支持他们的创业梦
2018-04-03 2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