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乞与人间留记录
陆其国
  陆其国

  胡适身后留下巨量文字,除文章外,还有日记、演讲、言论、自传、信札等。这一方面缘于他有档案意识;另一方面或与受其父亲影响有关。他父亲胡铁花有此习惯,则缘于早年在书院所受的训练。1868年春,胡铁花入上海龙门书院就读,山长(院长)刘熙载是著名经师,铁花先生回忆其在龙门书院就读时,刘山长曾发给每个学生固定格式纸卷,要求他们每天写“日程”和“日记”。胡适后来从父亲保存的“日程”和“日记”纸卷上看到,上端都用红字印有宋代大儒朱熹、张载的语录。胡适忆“译”张载的语录是:“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并觉得这话体现出“完全中国文明传统之内的书院精神”。

  胡适称道“书院精神”,主要认为书院里有属于那个年代“高等学府里的治学精神”。他还以老朋友吴稚晖为例,说吴曾告诉他,自己当初入江苏南菁书院就读,第一次拜谒该院山长名儒黄以周先生,一眼看到黄山长书斋墙上挂着一副格言:“实事求是,莫作调人!”胡适诠释道,将这格言译成英语或白话即为:“寻找真理,绝不含糊!”这也是胡适推崇的“书院精神”。

  提到南菁书院,不由令人想到也曾就读于该书院、与吴稚晖同为“院友”的另一位国民党元老钮永建。1960年夏天,胡适和钮永建曾同机飞美,中途曾停机冲绳岛;因有时间,二人遂往海滩散步聊谈。胡适听罢钮永建讲述南菁书院的故事,大感兴趣,当即鼓动他到纽约后,务必要和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部联系,做口述实录,以把这段珍贵史料保留下来。胡适当时还乘兴“口占一绝”赠钮先生:“冲绳岛上话南菁,海浪天风不解听。乞与人间留记录,当年朋辈剩先生!”

  到了纽约,胡适将赠钮先生的“口占一绝”转抄给当时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做研究员的高足、著名口述史专家唐德刚,并嘱其立刻与钮先生联系,以赶快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钮先生其时与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唐德刚遵师嘱,于百忙中抽出时间,数度前往拜访。当时钮先生已是九旬老人,但在唐德刚印象中,仍“耳聪目明,步履如常人”。难得的是,他老人家对做个人口述也很感兴趣。他的故事是说不尽的,也急于全盘托出”。就此而言,可见胡适叮嘱唐德刚赶紧为钮永建先生做口述的及时与必要。只是偏偏事与愿违,由于唐德刚当时必须先要完成哥伦比亚大学规定给研究员的工作,致使他一时无暇为钮永建做口述实录。为此唐德刚还曾想过利用晚上时间,先拟出钮永建口述回忆提纲,然后让钮先生女儿根据提纲,请其父亲口述,她代为录音,最后交给他编校整理。不料钮先生女儿也是个大忙人,根本抽不出时间做这件事。于是做钮永建口述的工作就一拖再拖,直至拖到“钮老终于等不及而撒手人寰”(唐德刚语)。胡适一心想让钮永建为“人间”留下南菁书院史料“记录”的良好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留下永远的遗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阳光天地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活得有趣
如何翻译“I love you”
延安枣园(中国画)
题画诗两首
乞与人间留记录
一路风光一路歌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乞与人间留记录 2018-04-24 2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