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校长王永飞还记得第一届招生时遇到的窘境——“能择校、能去民办的几乎都‘跑’了。”王永飞认为,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赢得人心靠的是听懂家长和学生的心声。
从十年前开始,东门中学就着手建立教学资源库和校本作业库。如今,这已成为当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法宝。王永飞说,海量的教育教学数据,见证了东门中学的教学水平从一张白纸到全区名列前茅的摸索过程。校际交流时,东门中学的教学“大数据”成了其他学校眼馋的“香饽饽”。
“一定要办一所对得起老百姓的好学校。”王永飞说,为了“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学校从办学伊始就着手创设丰富的学生社团和活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东门中学合唱社、篮球社、乒乓球社多次组队参加区级和市级比赛,成绩优异,无线电测向更是在全国比赛中斩获金牌。烹饪社、摄影社、剪纸社等一些综合类的社团也受到了同学和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小升初时,我们也曾十分纠结,在一所民办初中与东门中学之间犹豫,对比下来,感觉教学水平两家差不多,但东门中学的社团更多,活动更加丰富,更合孩子的心意,所以我们最后对口就读东门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杜的爸爸告诉记者,精彩的社团活动是儿子当初选择东门中学就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东门中学,每周三都会来一批特殊“员工”——东门中学家委会成员。这是家委会驻校值班时间,各个年级家委会的委员会轮流到学校值班。值班期间,家长代表要进行校园巡视,比如看看校园周边环境是不是安全,学生中午就餐的食品卫生和餐食的口味等。副校长沈小燕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已构建起从班级、年级到校级的三级家委会制度,规范家委会的产生流程和应承担的权利义务。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董睿阳 李沁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