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虚拟的“互联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网”字成了大热门字。小文作“网”字纵横谈。
远古,中华先人为生存取食,发明制造了大量捕捉猎物的工具,网就是主要形式之一。我梳理统计,从网(罒)部的正体字有570多字,加上被简化的30来常用字,逾600字,都直接间接与网的字义有关,但绝大多数已是死字。新版《辞海》仅收录什一,60余字中还有近半数系较冷门字。
甲文不同形制的“网”字写法很多。“基本形”是两根木或竹的杆上交错绷紧了绳子(图一);两手撒出大网(图二);此款网(图三,也是“罗”的一款)在两棵树间张一面网,状如现在的排球网。在人的驱赶下,笨鸟撞将上去,自然也被捕获了。《史记·殷本纪》有这样的故事:商王外出,见有人张开四面网捕禽鸟,令其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成语网开三面、网开一面即出典于此。
网头的字直接与间接都与网有关。罗(羅,图四)的甲文就是网下罩着捕获的数量不等的鸟,用一只鸟表示,古义通罩。毕(畢、罼,图五),甲文形是长柄丫形树枝上布了网,是捕捉禽鸟、兔鼠之类的猎具。古人持“毕”捕猎,看准时机,果敢出手。捕获猎物,毕也带出新意“完毕”。罕,正体古字网或罒下是干,捕鸟用的一种长柄小网。此网捕捉鸟灵活但难度大,操控者需要熟练技能,敏捷身手,故罕有了稀罕之义。“罞máo”此字指捕捉麋鹿的网,甲文(图六)是以网罩着有角(雄性)麋鹿的头,身形略去。网下置兔子的甲文有好几十款,即用网捕捉狡兔。罝(jiē)、罘(fú)等不少异形正体字初义也是捕兔网,《诗经·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同样可用网捕获凶猛的兽类,捕熊的罴罷羆,冷僻正体罒下虎罒下豕,对应甲文捕捉老虎与野猪的。有款“罒豕又”配的甲文,网绳扭曲(图七),形象地刻画出所捕获的猎物在收网时挣扎情景。
一些甲文有网部的字,正体已异变:禽字甲文(图八)上是一羽鸟,下的“离”就是树杈网“畢”,指捕获了鸟等猎物,此义后来由加扌(手)的擒字体现;手网鱼组合的“渔”字一款(图九),这是撒网捕鱼最简约的构图,故渔字本义为捕鱼;纲(綱)的甲文(图十)是双手持绳甩出网的动态速写,也是成语纲举目张的示意图,鱼网上的总绳即纲,张开的网眼即目,执本而末自从。
罠(mín)、羂 (juàn)由捕捉走兽的网带出绳套陷阱意。日语中此两汉字还常在使用,意涵不变,但与汉字读音不同,皆读网的谐音“わな”。有部日本电影《甘い罠》 ,中文就可译作甜蜜陷阱或甜蜜圈套。
网除各种捕猎物功能外,还有盛物等生活用途,甲文買(买)便是购物时一手交钱(貝)一手用网兜取货的写照。树枝和竹片编的箩篓筐篮笼等都是由网演进过来的。
从具象网的形态,引申出抽象意象纵横交错义的新词语古已有之,如成语天网恢恢、罗钳吉网、文深网密等。而今更不胜枚举:电网、法网、安全网、关系网、信息网、网屏等等。
抑或是巧合,当代与网络相关之用词,有的还是古为今用:源自唐李延寿《南史·循吏传序》的成语“珠窗网户”形容饰珠镂花的豪宅门窗,现“网户”指互联网用户;能织网的蜘蛛旧时又谓网虫,如今则用来称沉迷网络者。
胪列新《辞海》与电脑字库皆有的较生僻“网(罒)”部字,虽然很少,仍可体味庞大网(罒)字世界的诡形奇制与缤纷陆离:罖罘罛罜罟罡罦罤罥罧罨罫罬罭罯罱罳罶罹罺罽罾羇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