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去大半,该去的地方做梦都想去。这回去了岳阳楼。
从南京乘飞机到长沙,再搭顺风车去岳阳。飞机一个多小时,顺风车两个多小时,不经意间就到了岳阳市。司机告诉我们,现在车子行驶在巴陵大道上。我们一行四人,便异口同声地说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且“谪”字都说得准确无误。司机惊讶地说:“厉害!都能记得。厉害!”又对我们说:“前面是巴陵广场,在洞庭湖边。看过岳阳楼,可以回过头来这里,感受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的气魄。”
司机把我们送到岳阳楼景点门口。我们下了车,与司机道别,买了门票,站在景区门前,但见门楣匾额上写着“巴陵胜状”四个大字。走入景区,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缩小版的岳阳楼引人注目。古典建筑美的双公祠,有副北大教授龙协涛撰、原书协主席沈鹏书的门联“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祠内有范仲淹、滕子京两位先贤穿官服戴官帽坐在堂前的塑像和他俩的生平事迹介绍等。蜿蜒的长廊,石碑林立,上面刻有历代名人书写的有关岳阳楼诗文的书法。
岳阳楼在哪里?这是我们最关切的。有人指给我们看,说是在那些参天大树后面。绕过大树,高高的台阶上立着牌坊,上面写着“南极潇湘”四个金色大字,下面的立柱上有清代刑部尚书张照撰、现代画家刘海粟书的对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这千里万重的,可见要想见到岳阳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穿过牌坊,再绕过一个绿色的亭子,岳阳楼就屹立在眼前了。
金碧辉煌,层层叠叠,对称的飞檐翘角像张开的翅膀在飞翔,“岳阳楼”三个金色的大字藏在顶楼的飞檐下,像是在俯瞰游客。我仰视三字良久,心嘣嘣跳,这就是岳阳楼,久仰了。我们在楼前合影留念,再步入楼内,一层层地登上去,一层层地观赏。站在顶层的窗口,面朝浩瀚的洞庭湖眺望,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楼内最吸引人的是清代张照《楷书岳阳楼记》雕屏真迹,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我们站在雕屏前,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无疑,我们想见到岳阳楼,源于范仲淹《岳阳楼记》。无疑,《岳阳楼记》里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古仁人之心。“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读文中最能打动人的这一段,以为儿时有儿时的理解,年过半百之后有年过半百之后的感悟,寓意无穷。这是《岳阳楼记》点睛之笔,也是岳阳楼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