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又推进了一步——今天上午,“我邀您,来分类”环保公益活动暨“推广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启动仪式举行。
上海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自2011年启动,从100个试点小区起步,截至2017年底,已覆盖500万户家庭,近9000余个居住区,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建立的“绿色账户”虚拟账户新增覆盖200万户,累计覆盖400余万户。
今年4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2018年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并在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等6个区和其余各区2个街道(镇),率先实现居民家庭“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即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到2020年,上海所有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要达标。
为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落实整区域垃圾分类推进要求,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感受度,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在本市开展生活垃圾达标小区、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道(镇、乡)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
据透露,考评办法对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示范小区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定员定类”、“五有”、“四规范”及“四位一体”。“五有”包括有分类设施设备、有分类宣传告知、有分类物流去向,有数据统计台账、有分类实效;“四规范”为分类容器配置规范、分类物流渠道规范、保洁人员作业规范、宣传告知规范;“四位一体”指居住区垃圾分类居委、物业、业主、第三方,落实责任人,责任明确、落实有效、有据可查。此外还要强化业务培训、点站场制度和操作规范、收运过程分类,监督、反馈、举报、奖罚机制完善。
考评还对“达标街镇”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和实效提出了要求。示范街镇必须有示范性,工作机制有创新性。对率先实现整区域年度达标目标的区,政府将给予扶持政策,对达到年度目标的给予持续性鼓励。随着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本市各个小区垃圾分类的工作质量,将切实提高,市民高质量垃圾分类的习惯有望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