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打造“美丽庭院”成全区样板~~~
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打造“美丽庭院”成全区样板~~~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打造“美丽庭院”成全区样板
泥城样本:大调研可以改变什么
沈月明 孙云
  本报记者 沈月明 孙云

  浦东新区泥城镇很多上海人并不熟悉。这个地处上海最东南的镇,位置偏远、资源相对匮乏。然而记者在连续两天的采访中发现,通过泥城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持续奋斗,泥城镇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如今泥城镇已经是国家卫生镇、上海市文明镇。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深入调研为工作突破口,以群众福祉为工作落脚点,各项工作全区排名进步快速,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该镇推行的“美丽庭院”工作机制,成为新区各镇争相学习的范本。在乡村振兴的大旗引领下,泥城镇干部群众争先创优,信心满怀。

  调研先行 干部焕发精气神

  镇党委书记王国娟初到镇里工作时职务是镇长,当时正值“五违四必”大整治启动。有位退休老同志到她的办公室问:你们这一次到底是真拆还是假拆?你们要是把那三幢豪华违法别墅拆了,我就相信你们是真拆!

  王国娟一下子有点“听不懂”了。作为一名刚刚从区级机关转型的干部,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而她打开工作局面的办法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她与相关班子成员一起,到违法建筑现场考察地形,到村里深入走访。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终于得到各方支持和配合。第一个“堡垒”攻克后,拆违工作顺利推进。在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同样被群众视为“不可能拆”的永魁建材市场也陆续被拆除。

  在大调研工作中,镇领导发现群众对违法建筑多、安全隐患多、跨门经营多的银品路一条街意见很大,当即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排摸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前不久,这一场拆违硬仗终于打完了,松了一口气的泥城居委党总支书记刘艳丽说,拆违后的银品路一条街明亮宽敞多了,未来将结合公开征集的群众意见建议,把银品路打造得更加美观通畅。

  经过“五违四必”等一系列硬仗,泥城镇各级干部越来越明白,当干部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休想拈轻怕重走过场。有次一位镇领导问某村干部:“你们拆违进度如何?”村干部回答:“该拆的都拆了。”“那村头的两间房子怎么还在?”村干部当场就蒙了。他们不知道,现在班子领导上班前习惯去村居悄悄转一圈。

  在班子领导的率先垂范之下,泥城干部纷纷“动”起来了。办公室里再也看不到一个闲人,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也任务满满。有位班子成员在开会时半开玩笑地“抱怨”:要做煞啦!但付出总有回报,随着各项工作纷纷取得进展,干部们也发现了自身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成就所在。

  在泥城镇,调研先行已经成为镇、村居两级干部的工作自觉。泥城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也是深入调研的直接成果。通过发现漏洞、积极推动,如今泥城镇建立了7+7+3+2工作制度规范,涉及财政、审计、村居工作等各个领域。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泥城方方面面工作提质增效,并加速推行。

  敢啃硬骨头 提升政府形象

  泥城镇为配合临港开发,10余年来动迁了大量村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村民在外过渡已近10年。许多村民只能投亲靠友,寄居他处,老百姓不可能没有怨言。

  镇主要领导很快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了这个困扰百姓多年的问题。

  很多人出于好意提醒:这个事不好办,千万不要自找麻烦,有些问题单靠镇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但为官一方,怎能对老百姓的困苦无动于衷?

  看到年轻人急着等婚房,老年人盼着有归宿,班子领导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老百姓为开发建设作出这么大的贡献,政府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在镇党委全力推动下,泥城镇主动与相关部门商议,要房源,要土地,全力争取多方支持,竭力把群众利益最大化。泥城镇领导班子有个共识:老百姓的利益,党委和政府不争取,谁来替他们争取?

  安置1091户遗留动迁户,当初有人提出,解决60%、70%,就很好了。但班子领导暗下决心:至少90%,争取95%。而截至目前,排除一些特殊因素,实际安置率达98.91%!

  房子有了,怎么分?老百姓又开始担心、焦虑了。泥城镇的办法很简单:把老百姓的关切当作头等大事,群众监督、全程录像、阳光分房!

  老百姓怎么真正相信党委政府做到了公平公正呢?祥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主任刘春娟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邻镇一位相当级别的干部,抽到了大家都不想要的底楼。有群众怀疑这个结果还会有变化。但人家装修装修真的住进去了,疑问也就烟消云散了。

  记者上周来到正在装修的村民唐勤忠家。老两口在女儿家过渡了6年,这次终于分到100平方米的新房子。老唐一个劲夸政府好:“困梦头里也想不着!”

  后来居上 “美丽庭院”成样板

  从去年底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以来,泥城镇发扬本镇优良传统,按照区委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大调研工作。当下的工作重心是打造美丽庭院,致力乡村振兴。

  通过细致的调研分析,泥城在全区率先实施了“美丽庭院”星级评定机制,成效显著,如今已在很多镇推开。泥城在全区首创垃圾分类1+3+X工作机制,其中3代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垃圾三种符合地域特点的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上周记者来到泥城镇彭庙村、公平村,感受到“美丽庭院”建设让乡村诗意栖居成为了现实。

  彭庙村村口两间老屋被精心布置成了集党建服务、群团之家、村民服务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站点。清亮的河水边每家每户庭院整洁、花木葱茏,围墙外用草绳、钮扣、坛坛罐罐做了很多精巧的装饰。公平村的一条主干河流如今成了景观河。村民说,市场上以往买不到的河虾多起来了,因为河水变干净了。粉刷过的白墙上画着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装饰画。其中一幅《严益斋诊脉图》,描述的是公平村老中医严益斋悬壶济世的美德故事。

  在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调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按照最初的设计老百姓应该在庭院里种上花,但实际操作中村民更爱种菜。结合村民诉求,镇里调整了方案,把花园变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三园合一,一样好看,村民也欢迎。还有一个在调研中即知即改的问题是垃圾筒的设置。原来发放给村民的干湿分类垃圾筒,和城市居民家用的差不多大,村民一看就不乐意了:根本不实用,几把莴苣叶加一簸箕蚕豆壳就塞满了。村民的意见无可辩驳,镇里马上决定:换!现在记者在居民家门口看到的分类垃圾筒,比原来的要大5倍左右。

  行走在泥城的乡间,屋舍俨然,田畴齐整,柳暗花明,瓜果飘香。85岁的夏月仙阿婆扎着传统头巾,站在自家场地上高兴地说:原本望出去是废品收购站,现在清清爽爽,“豪雅”(方言:视野开阔、景致优美)来不得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教育/新民环球·广告
如果心中有群众
泥城样本:大调研可以改变什么
新民晚报要闻A04泥城样本:大调研可以改变什么 2018-05-17 2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