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追随书法家林仲兴学习书法,是林老的入室弟子,又在胡问遂老先生的推荐下,成为书协会员。绘画方面,他本身是美术系毕业,后拜花鸟画家邱受成为师。叶明训花鸟画的一个特点就是气息清润。梅花的造型枝干曲折姿态都符合梅花的生长规律,设色清丽,红得淡雅古意,盛放的、含苞的,颜色有层次感,花朵细笔精绘,清新富有生气。叶明训画得最多的是竹。从他的竹鸟《逸趣》图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笔意,竹叶从枝干密集处左右而出,枝叶重叠,疏密有致,墨色饱满精神,出叶迅捷无凝滞。竹枝上的小鸟采用小写意手法,化身为一种独特造型符号,与竹的工细形成互补,兼工带写,清朗雅致。梅竹清品,以见其清为贵。
花鸟乃自然界生物,同时又是画家的比兴之物。中国的花鸟画是深含命意的,题材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和理想,或隐或显,或深或浅。叶明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多才多艺,书画之外复有其他艺术修养:精于摄影,痴迷京剧昆曲评弹,且能将视觉艺术与舞台艺术融会贯通。他以戏剧举例,在舞台上往往不用背景,更能突出主体,两方车旗代表了车子,表现上下楼梯时不搬用真实扶梯,全靠演员优美的步态来表现。中国画的“留白”也是这个道理,以空白作为画材的对比,以显现主体的最佳艺术效果。叶明训认为,中国的戏剧和中国的书法绘画都是高级的写意艺术,摄影技术再发达,也永远取代不了中国的写意艺术。中国人有着符合自己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和美学口味,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规律。
这些年,叶明训一边勤于创作,一边开班授课,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又努力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叶明训说,现代人对绘画创作的标准,往往抛开传统谈创新,其实这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如果用西方价值的尺度来衡量传统的中国绘画,视点将无法对焦。中国古代画家创作时的理念,从来没有推倒过前人的成就,而在于怎样传承前人的经验。不重视传统,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可以说,中国绘画走到今天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只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中国绘画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