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高温难现身
这个双休日,冷空气发力,给申城带来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连烧三天的“热情”也被完全浇灭。今天早晨前后,本市西南部地区出现短时阵雨,下午转为阴有时有阵雨天气,偏东风4到5级,今天全天气温都不算高,在21~25℃间,最高气温比昨天的31.9℃差不多降了有7℃,体感较为舒适。
不过,气象专家提醒,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是降水比较明显的时段,明天的降水还可能伴有雷电活动。下周一降水逐步停止,22日转为阴天,23日起多云。上半周凉爽唱主角,预计23日前,本市的最高气温在22~25℃间小幅震荡,24日起气温逐步上升。但是,直到下周末,高温再次现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高气温也顶多爬升到29℃。
去年热今年未必就热
去年夏天,上海热出新高度——去年7月21日最高气温高达40.9℃,成为申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史上最热一天”,更创下了连续酷暑日的新纪录11天。今年一入夏,高温就接二连三来袭,不少市民关心,今年夏天会像去年这么热吗?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说,高温来得早,并不意味着这一年的夏天高温多、强度强,而上一年热也不代表第二年肯定就热。比如,2013年“史上最长夏季”从5月11日入夏,持续了157天,有高温日47天,其中,酷暑日24天。但是,2014年高温日只有8天,2015年高温日只有12天。
每年夏天,人们时不时会质疑天气预报“高温低报”——“明明车外温度都超过40℃了,气象部门怎么还没报?”“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温度,是给企业省钱(高温津贴)吧?”其实,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有严格标准的——它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而这个百叶箱必须放置在草坪上,并且离地1.5米,草坪周围不能有高大建筑,也不能有树木等遮挡阳光或阻挡风。不同的路面情况,温度也不尽然相同,通常来说,离地1.5米处的百叶箱温度会比柏油路、水泥路低至少4到5℃。
前几天,不仅申城高温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多地气温冲过高温线。不过,随着新一轮强降雨强势来袭,高温范围将逐渐缩小。但是,强降雨或许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中央气象台预报18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局地有大暴雨,并将伴有强对流天气。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