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是节气画、节气文章之合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解读名联,“忠厚”“诗书”对举,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一位智者、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须对“孟浪”“轻浮”保持警惕。也许是警惕得太久了,我们常常忽视了诗书之家一以贯之的文化优越感:占有,拥有,享有。展开来说,便是无私地占有,幸福地拥有,骄傲地享有。极而言之,对诗才、诗书的骄傲,原本就是读书世家的“家传”和“秘籍”。
拿诗圣说事吧。某年秋天,杜甫开酒席,吃酒不忘课子,提笔写就《宗武生日》,其中有句云:“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全诗不必细解,单一句“诗是吾家事”,语已惊人。看似平淡,其实,底气丰厚,气势冲天。用现代话来说,便是,小子,写诗这活,可是我们杜家的事。——在我看来,搞艺术的,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除了要“忠厚”,不是更要那股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气概吗?!
正因如此,看了侄子韩以晨画就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画作,还有韩家另一位后生(笔名“三耳秀才”)写就的《中国年轮》,我不禁想起杜甫“诗是吾家事”这句豪迈之词来。
韩家,我这一代,有十兄妹,兄弟五人皆以画为业,皆拜家父韩小梅亲教之功也。第三代众多韩家子弟专事丹青,延续了耽于翰墨的做派。专事丹青,也有不同的途径。韩以晨走的是书画江湖。他的作品,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除了技艺,还有题材。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进行国画创作,不是新题材,但是构成一个系列,却也难说是旧的。前后勾连,意气贯通,其中的良苦用心,可在一笔一笔的线条之中,窥探一二。
《中国年轮》是丹青和文章在节气贯通下的合璧。这种合作,当然有机缘。不究过程,如今看到成果,欣慰之余,特别留意看了文章,别的不说,“文以气为主”,把单个节气串联成有机统一的文化整体并以“中国年轮”名之,前面缀以一个系列的颂神曲,足以见其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