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遮不住
顾定海
  顾定海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江西赣州郁孤台而流传千古的诗句。30多年前,第一次捧读这首诗词,就为作者无尽的爱国忧思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所折服。算是爱屋及乌吧,赣州自此成了我向往的地方。

  今年春上到赣州,第一件事自然是去观瞻心仪已久的郁孤台。郁孤台在赣州市的北端,地势较高,有几座小山丘。至今仍较为完好的赣州宋代古城墙,沿着起伏的山势,逶迤地向前伸延。赣州市的两条大河:章水和贡水,在这里汇集,成为赣江的起点。真是登高临水赏景的绝佳之地,所以古人在此筑台,寄景畅怀。郁孤台之名是因为这里树木葱郁、山势突兀。

  郁孤台的始建年代已很难考证了,但至少可上溯到唐代。现在我们看到的郁孤台,三层阁楼高17米,垂檐歇山,四面有廊,廊内有厅,是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的。

  辛弃疾担任过江西地方官。公元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使这一带遭受了极大破坏。辛弃疾曾登过郁孤台,每每想起发生在此地的种种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赣江之水滚滚流去。作者从江水中,看到了抗金爱国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苦痛的泪水。他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再由“无数山”写到“青山”,坚信“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决不能阻挡日夜奔流的江水。作者借郁孤台抒英雄志,一腔忧愤,几多无奈跃然纸上。

  郁孤台唐宋以来即为赣州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名气较大的有苏东坡、黄庭坚、文天祥、王阳明等。但自有了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800多年来,人们就把郁孤台与辛弃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登临郁孤台,依然能感受到一代爱国词人当年的激愤:郁孤台楼阁正前方置有一座辛弃疾铜雕塑,他身披战袍,手握利剑,美髯飘逸,目视远方,一派神情迥然的英雄气概。一楼正厅有一块红木大匾,上刻手书的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诗词全文;四周皆为历代画家根据这首词创作的绘画精品。郁孤台北向面对赣江处,还有一座辛弃疾的暗褐色石雕像。抬头望去,词人面朝西北,一脸忧愤,正是他当年填词时的模样。这座雕像近旁,绿草青青,枝叶婆娑,风过处,几多古意几多沧桑……

  其实,论风景和地理位置,同处宋城墙旁赣江边上的八境台,要比郁孤台更胜一筹。然而人们来赣州一游,首选之地必是郁孤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因为郁孤台有辛弃疾这首穿越年华的不朽词章!千年岁月随风而逝,楼台亭阁几多兴废,后人记住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缅怀的是为民呼唤的情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体·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环球
   第A24版:论坛/新民环球
安得一服清凉散
穿越到“快乐”
健康普及不能“缺只角”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东方之珠(钢笔淡彩)
寻根
修车匠
手持竹竿的父亲
青山遮不住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青山遮不住 2018-05-24 2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