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互动/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才能让:耳鸣少一点,康复多一点
新民健康特邀耳鼻喉科专家与你科普答疑
尹学兵
  尹学兵

  “嗡嗡嗡……”耳朵里像养了一大群蜜蜂,吵得头昏脑涨,听不清别人说话,晚上睡不好觉,听力越来越差,行动变得迟缓……耳鼻咽喉科专家提醒读者:耳朵久鸣须当心!

  耳鸣:影响健康 

  耳鼻咽喉科专家指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即耳神经学症状(听觉紊乱),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外界环境越安静,耳鸣声越大。耳鸣的发生率较高,常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有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耳科疾病常伴有耳鸣。在人群中耳鸣的发病率很高,且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社交能力。 

  耳鸣:不可忽视 

  一般情况下,耳鸣或多或少会影响听力。但有些耳鸣,特别是由于各种耳病引起的耳鸣,与耳聋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梅尼埃病、中耳炎、听神经瘤等。有些耳鸣与耳聋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即耳鸣也可以单独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会发展成耳聋。如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就往往是这样,患者长年累月受到耳鸣的困扰,听力却能保持正常或稳定。   

  耳鸣:防治有方 

  治愈耳鸣,包括两个概念:痊愈和适应。痊愈,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因明确,病变得到治疗后,耳鸣随即完全消失;适应,则是指不管引起耳鸣的病因是否明确,原发病是否治愈,耳鸣依然存在,但耳鸣的负面影响已经完全消失。对于医生来说,使耳鸣者适应是第一阶段的目标,痊愈才是第二阶段的目标。医生认为,只有最大程度解决耳鸣的负面影响,完全适应了耳鸣,即可算是耳鸣获得治愈。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并尽量避免在安静或强噪音环境下长时间逗留,避免或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另外,还要有恒心,坚持复诊,不可轻易中断。一旦遇到耳鸣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联系耳鸣专家进行咨询。 

  耳鸣:咨询专家

  为了满足耳鸣、耳聋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新民健康特邀擅长治疗神经性耳鸣、突发性耳鸣、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等各类耳部疾病,对于耳科疑难疾病有较丰富的诊疗经验专家为你面对面宣教解惑,如有需求,可以拨打新民健康咨询热线021-52921348,也可发送短信“耳鸣耳聋+姓名+联系方式”至13636588970。

  报名截止时间:6月3日15:00止。 

  ■特邀专家

  范海旺

  中医耳鼻咽喉科主任。出生于中医世家,世代相传,拥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擅长耳鸣、耳聋、中耳炎、神经性耳聋、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疑难病的诊治,多次参加国际耳鼻咽喉学术研讨活动,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耳病诊疗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辩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中国房颤日临近,上海市一专家与你聊房颤
怎样才能让:耳鸣少一点,康复多一点
应对牙齿缺失,需适己良方
本报信息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新民健康A22怎样才能让:耳鸣少一点,康复多一点 2018-05-30 2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