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有时候一秒钟就用掉二三百兆流量。向运营商投诉后,客服人员返还了部分流量,但称责任应归咎于用户的手机。”
——网友“麦卡伦”吐槽。
“所谓手机流量,简而言之,就是手机与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大小。作为移动数据业务价值链的主导方,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偷跑用户流量,在技术上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有网友推断出运营商“偷流量”的结论。
“用户使用的流量分为上行数据和下载数据,当用户需要访问某网站时,先要发送请求信号,从而产生一定的上行数据流,该网站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用户,从而产生下载数据,两部分相加则是用户所消耗的总流量。”
——通信专家介绍,流量究竟是如何计算的。
“运营商修改用户流量数据或许得不偿失,假设运营商要‘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
——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说。
“监测器没有安装任何其他软件,是一个‘纯净’的系统。从检测结果对比来看,与运营商提供的流量统计几乎没有区别,因此运营商调整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成立。”
——浙江省质监局和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实验室进行了通信流量检测试验,以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
“虽然运营商‘偷跑流量’这一说法主要是由于用户的认知错觉而产生的,但在网速和网络覆盖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用户流量越用越多已是一个必然趋势。”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在用户层面,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用户频繁打开数据服务,导致流量消耗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很多手机应用为及时提醒用户更新和推送各类消息,往往会选择自动连接网络并进行更新,此时流量也会悄无声息地‘被消耗’。”
——易观分析师赵子明表示。
“我们团队曾经发现过一种植入手机正常应用里的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了带有该病毒的手机应用,即使是滑动解锁屏幕这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消耗一定流量。”
——在360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看来,除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其实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如果出现流量异常增加,很可能是手机中的某个应用程序造成的。
“2017年全国消费者手机流量使用达到235亿GB,比2016年增长166%。同时,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流量也从2016年的778MB增至1775MB,增幅达128%。”
——易观分析师赵子明说。当用户使用流量的增速超过了资费的降速时,用户的通信支出便会不降反升。
“在降费过程中,运营商并未降低流量售价,而是不约而同地采用多种经营策略,例如附赠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用户的月消费总支出没有减少,但流量的使用总量增加了,变相实现了‘降费’。”
——独立电信分析师冯远江表示。
本栏编辑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