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偶读闲书,忽然又读《王映霞自传》。这书刚出版时就买来读了,当时主要是想借以了解她和郁达夫的关系,搞所谓“郁达夫研究”。今天重读,竟对他们之间那点风花雪月乃至恩爱情仇,了无兴致了,相反,读到一处,年过九十的王映霞说:“我要争取做一个年轻型老人。”为了这句话,倒叫我产生了不少联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微信头像是谁,那就是青年郁达夫。那可真叫“年轻”!他那时不过二十左右年纪吧,细细的眼睛,漆黑的瞳孔,鼻子上架着一副略带复古味的圆形无框金丝边眼镜,鼻梁虽不十分高耸,但轮廓清晰,鼻翼呼呼有生气,嘴唇虽薄,但看起来饱满有弹性,凭常识就能想象出那种鲜红。他着一身白色带小圆点的和服,学生气中又透着几分成熟文人的潇洒。你看,这就是年轻的郁达夫!这样的照人风采,怎能不叫人见人爱呢?
可是,岁月不饶人。我又见到一张他1944年的照片,那时他已年近五十,韶光尽逝,面目全非。他的眼睛深陷下去了,眼珠且有白内障似的浑浊;鼻子扁扁的,仿佛整个塌了下去;颧骨凸了出来,嘴巴也瘪了,牙齿似乎也脱落了。最不堪的,是毛发凌乱,胡子拉碴,面部毫无光泽,虽然勉强打了领带,却是半点潇洒也看不出来了。这也是郁达夫。但此郁达夫却非彼郁达夫。叫人徒叹奈何!
近年来,随着年事渐高,我的母亲常说:“老,是最可怕的事!”这话近乎哲学感悟。我的父亲病逝前,有好几年老慢支的痛苦,每天醒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少;消化得越来越慢,吃得越来越少;坐或躺卧的时间越来越长,走路越来越少;气喘越来越重,讲话越来越少。我的母亲起早摸黑,烧菜做饭,递茶端水,日夜在咳嗽吐痰、痛苦呻吟的环境下忍受。所以父亲去世后,商量如何安顿母亲,她坚决地对我们说:“我哪个都不跟,我要自由!”她是被父亲的衰老、病痛折磨得够了。
父亲病中,我曾跟他讲一些道理。我说,人的身体要保持四个“得”。年轻人的 “四得”,就是要吃得多,拉得爽,走得快,睡得香。但人不可能永远年轻,也不会一天就变老,四个“得”也会不断变化。人老了,特别是过了七十岁,要经常想想自己的 “四得”,看看是否还吃得香、拉得快,是否还走得动、睡得沉。如果哪一天某些方面变差了,则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努力去改变。吃得少了,就要想办法通过劳动或运动,增加饭量;拉得慢了,要通过改变饮食和运动,强化肠蠕动;走路感到吃力了,不能就地一歪干脆不走了,而是要坚持行走并争取走快。父亲表示明白,但感到无可奈何。他的身体已到了“四不”即“吃不下、拉不出、睡不着、走不动”的严重境地。
王映霞直到八十多岁,看上去还十分年轻。由她看“年轻型老人”,其诀窍大概不外几个方面:保持学习思考的习惯,有兴趣时,不妨拿起笔来写一写;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心态乐观,注重仪表装束;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劳动或运动,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保持和朋友的交往,偶尔外出观光旅游。
一个老人,到了七八十岁甚至八九十岁,还能走得动路,看得进书,写得出文章,交得到朋友,他(她)怎么会不年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