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央酝酿启动我国金融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已在上海落点布子。1984年新中国首只股票——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发行,1986年首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在上海开办,1988年第一家外汇调剂公开交易市场在上海成立,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中都开了先河,起到了桥头堡作用。
中山东一路15号 外汇交易中心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中山东一路15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落户在上海外滩这座拥有百余年历史、外观低调内敛的老银行大楼里。它的创立与发展,是我国金融领域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缩影。
1988年3月,国家放开调剂外汇的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同年4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公开市场开业,其建立的会员制、价格优先及时间优先的竞价交易、集中清算等机制领风气之先,交易量名列前茅,上海因此被外界评论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到1993年,全国共有18个城市开办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1993年,上级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4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业典礼举行。我国外汇市场由此进入了统一、规范、快速发展新时期。
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依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开始运行,开启了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新征程。
目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经建成境内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交易的产品从利率、汇率扩展到信用产品,从现货扩大至远期、掉期、期权等基础衍生品,形成了利率、汇率、信用等3大类共20多个产品系列,为2万多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交易前中后各类服务。市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枢纽作用凸显。交易量在2017年接近1000万亿(998万亿)元。目前,它正向“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战略目标加快迈进。
黄浦路15号 上海证交所
敲响“开市第一锣”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属于“水到渠成”,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企业的出现,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募集资金发展经济渐成共识。1990年3至4月,中央代表团到上海对浦东开发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方案获得中央代表团的通过。
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华南宾馆召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次会员大会,主要讨论上交所设立等相关事宜。第一次会员大会结束后,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市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正式开业。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它是我们把中央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三,它表明,我们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过程中,把发展金融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利用证券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经过28年的快速成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发展成为拥有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类证券交易品种、市场结构较为完整的证券交易所。截至2017年末,沪市上市公司家数达1396家,总市值33.1万亿元;2017年全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51.1万亿元,日均成交2095亿元,股市筹资总额7578亿元;债券市场挂牌只数10386只,托管量7.4万亿元,累计成交247.3万亿元;基金市场只数达202只,累计成交7.8万亿元;衍生品市场全年累计成交893.1亿元。沪市投资者开户数量已达26296万户。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