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力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把‘一网通办’作为重要抓手,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把“一网通办”真正做实,该减的环节减,可调的流程调,串联可改并联的改,切实提升审批效率。
“一网通办”的要求和标准正在上海形成,并逐步成为各部门各区的工作模式: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窗受理,变逐个“找部门”为直接“找政府”
“幸福来得太突然!”上海经纬聚商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感叹,“以前办新公司,手续至少20多天,现在5天就够。”
今年3月31日前,在上海开办企业有7个环节,涉及5个政府部门,至少22天。办事群众和企业需往返多次,奔波于各个办事部门或窗口。
“环节能不能再简化,时间能不能再缩短?”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这是大调研中听到最多、最集中的企业呼声。对此,市工商局着力进行流程再造,于3月31日上线上海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
“通过统一政务受理的入口,让企业和群众从逐个‘找部门’,变为直接‘找政府’,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改革后,内部审核流程大大缩短,开办企业必须环节减到3个:办工商营业执照、刻企业公章、申领税务发票。一共只要5天。“看上去少了十几天时间,实质是提高了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结果是大大便利了我们企业。”张磊感慨。
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正走进上海各部门、各区。
徐帅是浦东新区金桥临港综合区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办人。“过去,工程每个环节都得报批,光复印材料就一大堆,前面递交过的材料,后面申报还得再交。”今年1月,临港实施的“一码通”解决了他的烦恼。“提交材料时拿到一个编码,可随时查询审批进展情况,不用再重复提交。”
目前,浦东新区企业市场准入区级审批事项中,74个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30个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窗口只跑一次”。
重点在“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网通办”的核心和难点是“通”,只有各部门间数据打通了,流程再造才能实现。
以上海市工商局为例。注册企业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众多部门的壁垒全被打破,连通规土部门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库,连通国家人口资源库,实现了工商企业登记信息、公安公章备案信息、银行开户信息共享。
上海还在努力打破行业内部、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壁垒。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信息共享平台,上海海关“企业注册登记系统”与工商“企业法人共享与应用系统”等部门的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建立了企业注册信息自动推送功能,相同信息只需一次采集即可跨部门共享。
在浦东新区,36个街镇事务受理中心、32个分中心以及1287个村居服务站遍布群众家门口,服务居民就近“一网通办”。在金融、税务、房产公司等相关单位数据联通后,不动产交易登记再次提速,市民只需5个自然日就可领证。
目前,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已经成立,今年将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实现市区两级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90%以上全程网上办理或“最多跑一次”。
人民日报记者 谢卫群 励漪 沈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