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红”标签
上午10点多,林池来到店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几年前,她和另一位创始人周琰在新闸路上拥有一家小书店,主要开发立体书。愚园路要开发打造艺术创意街区时,与这里情投意合的两人决定开一家艺术人文书店。
来过这里的读者会说,这里挺有趣。靠街的一边是超大落地窗,窗里窗外都是咖啡座。翻开菜单,处处是“彩蛋”,每道菜每杯饮料,都与书有联系。熟客在这里点上份饮料,翻开一本书,便能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咖啡座往里走,便是图书区。特别设计的波浪形书架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店里上千种图书,都是店主亲自挑选。有人给他们贴上“网红书店”的标签,但林池并不喜欢,她更希望,来书店的人,能关注书的内容。
很市井 有文化
“好久不读”的周边居民区环绕。
曾经有一位老人,推着买菜小车进了书店,以为老人家只是看看热闹,没想到她却买了本《瓦尔登湖》细细阅读。林池意识到,这个街区的文化底蕴深厚,书店的存在无异于火种,只要稍加引导,市民对阅读的需求就被点燃了。
一位住在书店隔壁的老阿婆经常来店里,见老人很喜欢《愚园路》这本书,林池便送了她一本。老阿婆后来送来一张感谢卡。仔细看才发现,卡片上的图案都是老人亲手剪下花纸再贴上的。除了感动,林池也体验到了开书店的“值得”。
林池认为,正是书店的存在,让爱书人有了交流的场所。书店和社区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希望书店给大众一个感受,这是一个有文化,又很市井的地方。”
不应独立于世
有人将“好久不读”定位为“最好吃”的书店,一开始可能是开玩笑,但林池和周琰正将它逐渐变成现实。
他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吸引更多的客人。这里不单举办画展、沙龙,邀请乐队驻场,还上演过先锋话剧,甚至为爱书之人举办过一场书店婚礼。
“精神食粮和真正的食粮都是人需要的。我希望客人既能饱腹,精神上也要能提升。”在林池的心中,书店不应独立于世,“它是一个空间,把爱书之人,和喜欢这个空间的人结合在一起。”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李若楠 首席记者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