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顾卫红的故事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顾卫红的故事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顾卫红的故事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瓜妈妈”坚持做农民贴心人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顾卫红的故事
郜阳
■ 顾卫红在工作中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供图
  她优雅自信,是西瓜育种领域有名的专家;她平易近人,是广大瓜农的贴心人和定心丸。不负农民不负己,农业园区、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田间大棚都留下了她行色匆匆的背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顾卫红,被大家亲切地叫做“西瓜妈妈”。去年,她主持育成的系列西瓜新品种新增应用面积57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农民新增净收入2.5亿元以上,最新育成的高品质特色西瓜“黑津”成为2018年的“网红”西瓜。

  攻关廿载战胜“绝症”

  西瓜虽然好吃,但并不好种。瓜农都知道,一块地今年要是种了西瓜,必须隔5至8年才能再种西瓜,否则西瓜就很容易得枯萎病——一种西瓜刚刚坐果开始膨大,植株就慢慢枯萎死亡的“绝症”。

  对于这种西瓜病害,瓜农传统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游击”——每年寻找没有种过西瓜的新地再种西瓜。在上海这样可耕种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大都市,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只有培育抗病、可重茬栽培、又好吃的西瓜新品种,才有出路。”

  抗病兼具优质,是西瓜育种的世界性难题。顾卫红率领的科研团队用了近十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到1500多份不同西瓜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把抗病品种与优质品种杂交,产生的几千份杂交分离后代在接种了西瓜枯萎病菌的试验田里参加逐代的“期末考”。

  “每年春天一批批杂交后代种子播下去,最后可能只有一棵植株存活,只能收获一个瓜,如果这个瓜的品质达标,那就是成功,否则就是一无所获。”顾卫红回忆。从一到千,再从千到一,大浪淘沙,历经20余年的攻关,“申抗988”诞生了!

  不打广告,就靠瓜农间的口碑相传,“申抗988”目前已在全国19个省市累计应用达到130万亩以上,覆盖了全国设施西瓜种植面积的10%以上。“‘申抗988’不娇气,播种前不需用农药处理土壤,成本低了不少。”上海全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祖润提起“申抗988”赞不绝口,“它不仅瓤色口感上佳,可与早佳8424相媲美,尤其抗病性强,可以连着种,每亩能省下四五千元的大棚设施搬运和损耗费用,遇到南方炎夏惯有的连续高温暴雨天气,也不必担心果实爆裂倒瓤。”

  自1988年进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以来,顾卫红已经育成了12个不同类型和特色的西瓜新品种,她也被亲切地称为“西瓜妈妈”。

  专注热心深受欢迎

  在培育瓜菜新品种这条探索路上,顾卫红曾经面临很多艰难的抉择,也曾遇到过质疑和不被看好。1998年,顾卫红主持育成了第一个西瓜新品种“双色冰淇淋”,在松江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成功后,这个品质超群、瓤色粉红和奶黄相间的特色西瓜新品种很快在上海及周边市场火爆。然而,在一次国内同行业研讨会上,该品种的独特瓤色表现受到行业专家的质疑,认为其性状不稳定、不一致,不能称为一个新品种。顾卫红也被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所包围,“双色冰淇淋”被打入“冷宫”。

  虽然“双色冰淇淋”西瓜的推广遇阻,但顾卫红并没有放弃选育抗病兼具优质性状西瓜新品种的梦想,在那段新品种推广遇阻、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艰难日子里,她曾有过出国定居和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浓浓的西瓜情结让她最终选择留下。2007年,浙江金龙浦农业合作社董事长主动找到顾卫红,希望购买双色冰淇淋西瓜的全国经销权。为了充分挖掘出“双色冰淇淋”西瓜的高品质特性,顾卫红潜心研究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双色冰淇淋”西瓜超群的口感品质。2016年,“双色冰淇淋”通过上海市联合产权交易所,以100万元成功实现品种权转让,使这个高品质特色西瓜新品种实现了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供应。

  在开展育种研究的同时,顾卫红还坚持深入艰苦的农业第一线,尽己所能帮助农民致富。2007年,顾卫红的科技兴农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崇明,当时崇明大桥还没有开通,交通和生活都非常不便,光坐车、乘船就要几个小时,经常连吃饭和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最难的还是下基地指导农户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工作,经常是她说干了嘴,走断了腿,农民还是不理解,不肯改变传统方法。

  “这时我们就要自己带着种子和工具,通过示范用事实说话。”顾卫红说。渐渐地,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农民越来越多,顾卫红耐心地手把手教,不厌其烦地讲解指导。不在基地的日子,她会主动打电话询问农民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疗休养机会。“现在连给自己和家人进商场买件衣服的时间都没了。”她半开玩笑地说。她的专注和热心得到了崇明各级领导及基地农户的肯定,被称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她的手机也成为农民的热线电话。

  见习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广告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百年愚园路上的“新”书店
“西瓜妈妈”坚持做农民贴心人
冲刺一百天 文明百分百
新民晚报要闻A02“西瓜妈妈”坚持做农民贴心人 2018-08-05 2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