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时”“地利”“人和”
白子超
  白子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指适宜的季节、天气状况,或曰时机。地利,指有利的地形、稳固的城池。人和,指众人一心,紧密团结。

  孟子下此断语之后,举例说明:有一座城,每边长三里,外城七里,包围起来攻打,一定有好时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得天时不如占地利;假如一座城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战事一来便弃城逃走,这是占地利不如有人和。

  孟子又由此引申,紧接着议论:限制人民不必用划定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必凭兵革的坚利。合乎正道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背离正道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最后,连亲戚都要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最后,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用天下归顺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胜负形势一目了然。所以,圣主仁君除非不用战争,一用战争,必获胜利。

  学者指出,战国时代的三里之城一般是五里之郭,不会有七里之郭。那时的“里”比今之“市里”要短,三里之城是座小城。

  另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一定由孟子发明,很可能在当时已是成语。战国中期军事家尉缭著兵书《尉缭子》,其武威篇即有:“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但是,名言流传于后世,主要是靠《孟子》,则毫无疑问。历代军事家们皆遵奉这一思想原则,运筹帷幄,掌控战争。

  显而易见,孟子虽讲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但主要是强调人和,如上引尉缭言“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天时、地利都很重要,有时亦起决定性作用,但宏观分析问题,人和才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孟子虽由战争谈起,但重点却不是战争,而是治国,是实行王道和仁政,“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一名言流传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其意义一如既往。无数历史实践反复证明,这一名言是世间根本性的真理。所以,人们在多种场合、多个话题中频繁引用,也就自然而然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A1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家装专版
地铁里读书
凉夏
“天时”“地利”“人和”
花鸟(中国画)
情满浦江
坚持的力量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天时”“地利”“人和” 2018-08-10 2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