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听,是什么?
敬一丹
  敬一丹

  《可凡倾听》,一个文化人物访谈栏目做了十几年,主持人曹可凡倾听了十几年。

  倾听是什么?

  倾听是一种态度。

  倾听,比“听”更讲究尊重,比“聆听”更在意平等,倾听是专注的,平和的,走心的。世界那么大,声音那么嘈杂,能静下来,俯身去听,才会听到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辨别出可传播的东西。也许看起来,听者是静态的,而他的内心是动态的,是积极的呼应,是热切的期待,也许激情汹涌,也许思绪飞扬,倾听中,思想交汇,会意共鸣,火花碰撞,生动对话油然而生。

  我曾经在上海接受可凡的采访,我们是主持人同行,自然也会情不自禁地观察他是怎么进行访谈的。他倾听的样子常常是笑眯眯的饶有兴致的。他的表情好像在告诉我:我对你说的很感兴趣,我和你很有共鸣。倾听,引来话题,滔滔不绝。

  于是,我看到,一个好的主持人是好的听者。

  倾听是一种资格。

  听,听懂,是不一样的。听懂,得有相关积累,有多方参照,有理解的基础,有判断的前提,这样才能听出门道,听出意思,听出味道,听出传播的价值。“你懂的!”这句话就很有深意,这是对“资格”的认定,在访谈中,相互懂得,才有默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对话,而不是表层意义的问答。

  曹可凡对文化现象有敏感的认知,对文化人物的背景有恰切的把握,他的年龄也有“上有老下有小”的沟通优势,在采访中,提问的角度、分寸就体现出“懂”的功底。

  倾听是一种纪录。

  对于文化人物访谈栏目来说,一次倾听,是对一个人物的纪录;十几年的倾听,是对文化人物群像的纪录。群像中,有各种各样的面孔,有的是年轻人尚不熟悉却应了解的大家,有的是刚出现的引来尖叫的新星,有的厚重,有的清新,有的唤起怀旧,有的触碰新锐。把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背景纪录连起来,就是长长的多色彩的画卷。在这画卷里,观众能看到文化的积淀,也能触摸到跳动的脉搏,能呼应起伏,也能感受走向。倾听、纪录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倾听者、记录者恒久的耐力,明确的方向感,更让我们看到媒体人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自觉。

  曹可凡和他的团队用每一期节目的努力,为今天的观众和明天的观众提供了一份珍贵纪录,如果人们想了解这十几年的文化人物和相关的文化现象,可以在过去的影像和眼前的文字中找到痕迹。

  文化栏目,是养人的栏目,不但让观众受益,主持人也得到滋养。走近每一个文化人物,特别是精英、大家,都会让主持人学到些什么,长此以往,做节目的过程,就成为一种“进补”。

  可凡在进补中,越来越丰满了。当然,这里不仅是说他有人缘的胖乎乎的模样,更是说,他在文化天空里羽翼丰满,越来越自由了:演电影、写作、研究家史、主持大型活动……他涉猎不同的领域,尝试不同的新鲜。他正在释放的活力,有多少是来自“倾听”的滋养呢?

  和可凡一起倾听吧!

  (本文为《可凡倾听 东风有力》序,上海人民出版社8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阳光天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倾听,是什么?
书展二记
盛世傩戏(版画)
走神和空想
戆戆减肥记
书展圆梦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倾听,是什么? 2018-08-14 2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