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都市小区
     
本版列表新闻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西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
“法律夜门诊”对症下药有一套
姚丽萍
  8月里,台风来回折腾,老西门街道的18个“法律夜门诊”照开不误。从2015年开出第一场“夜门诊”至今,3年来,“法律夜门诊”从一个到18个,服务人群从辖区居民到无地域限制。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传播法治思维,“法律夜门诊”对症下药有一套。

  需求导向

  固定时间地点“义诊”

  士林华苑和小西门,两个小区,一新一老,法律服务需求,都很旺盛。

  士林华苑,中高档新式小区,新上海人居多。小西门,本地老年居民较多。两个小区,几乎就是老西门社会结构的缩影。老西门地处老城厢,二元结构突出,伴随旧改,中高档小区增加,中青年人口呈上升趋势,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逐渐增加。这样的区域特征,让老西门的法治文化小区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法律夜门诊”符合区域人口特征的新需求。像士林华苑一样,不少中高档小区居民接受法律服务的时间只能在下班回家后。“法律夜门诊”开进社区,执业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同时也是法治宣传志愿者。

  今年,“法律夜门诊”在老西门街道18个居委全面铺开,每月一次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义诊”,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全力化解

  “常回家看看”满足了

  “夜门诊”要看各种各样的“毛病”,“有‘急诊’、有‘慢性病’,还有各种疑难杂症。”老西门街道司法所温本民说。

  一位老妈妈,独居,很希望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就去“夜门诊”找律师想办法。律师听了老妈妈的心愿,笑了,既然“常回家看看”是国家大法的明确要求,老妈妈的诉求合情合理合法,那就提醒一下老妈妈住在本地的孩子们,满足老妈妈的心愿,不难。

  居民张阿姨在医院就诊,不慎摔倒,手部骨折。张阿姨与医院协商,要求赔偿,协商未果,张阿姨便走上了信访之路,1年3个月都没能解决。最后,“法律夜门诊”反复协调双方,双方同意协商解决,医院一次性赔偿5700元。

  其实,在这个案例之前,面对社区的种种上访矛盾,“法律夜门诊”就已推出了“集体协商机制”,由律师参加集体协商会,解答法律疑问,并作为第三方见证矛盾进展,帮助拟定法律文书,用专业的法律素养化解纠纷。这样的协商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2015年老西门街道信访案子1223件,2016年信访案子1076件,2017年信访案子932件,每年以10%速度下降。

  首席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雅加达之光
   第A16版:雅加达之光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小小芯片卡改变十多年老习惯
“法律夜门诊”对症下药有一套
滨江道健身展武韵
“活到老,学到老”
为“小候鸟”举办阅读嘉年华
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落户宝山
新民晚报都市小区A09“法律夜门诊”对症下药有一套 2018-08-23 2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