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维亚济马
1941年底,苏军在莫斯科郊外重创纳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迫其西撤200多公里,但盘踞在维亚济马的德军仍负隅顽抗,令苏军如鲠在喉。为消除德军再次威胁莫斯科的“桥头堡”,苏军准备于1942年初组织空降作战,将空降兵送至维亚济马镇侧翼,切断德军补给线,完成合围。
空降兵是苏军精锐,1929年4月首战中亚,就以一当十粉碎巴斯马赤匪帮,令全军振奋。这一次,苏军决心投入空降第4军全部三个旅(约一万人),65架运输机将在百余架歼击机掩护下穿越敌占区,在维亚济马西南和西北实施空降,切断德军与后方联系。
出发前,每个空降兵都接到命令:在敌后坚守两天,直至正面进攻部队到达。
着陆后竟失联
美国陆军上校格兰茨曾对维亚济马空降战役有过细致了解。他发现,苏军行动一开始就蒙上阴影,原计划1月21日启动,但由于人员和装备不能按时进入集结地域,不得不推迟五天,后又因凑不齐运输机,不得不安排空降兵以“少量多批”的方式依次在预定地域伞降,“在凶险的敌后,这种‘添油战术’对只配轻武器的空降兵来说无异于自杀”。
1月27日傍晚,空降兵第8旅先遣队约700人伞降到维亚济马以南,但人员散布太大,最终集结起来的才300余人,且大部分作战物资都没找到。他们的电台也摔坏了,无法与后方联系。不过,先遣队指挥员带领战士前往预定地域,按预备方案点燃篝火,试图与空中的运输机建立联系。
但他们没能等到,第8旅派出的第二批空降部队错过了预定空降场,人员和物资同样因散布过大而未能集中,而且他们也与后方失联了。29日白天,指挥部派空降兵第4军侦察处副处长飞往空降地域了解情况。入夜,第8旅旅长和政委亲自携带电台空降敌后,在31日恢复各部联系。旅长发现,第8旅参战的近3000名伞兵,能集中的不足千人,而且正面进攻维亚济马的主力进展缓慢,无法会合。其他两个空降旅也因德机拦截而无法赶来,这意味着深入敌后的第8旅已身陷重围。
“冰原劫掠者”
尽管敌众我寡,但苏联空降兵坚持战斗,他们趁德军慌乱之际在冰天雪地中突进,一边扫荡德军据点,一边收集散落的弹药和食物。一时间,“冰原劫掠者”的传言开始在德军中流传。
2月6日,一支空降兵小组途经一座村庄,发现里面竟龟缩着德军一个加强连。指挥员当机立断,趁夜发起突击,德军指挥官哈尔德在日记里描述:“几十名衣衫褴褛的苏联士兵在雪地里疾进,他们很少开枪,但他们迅速冲进德军营房,用匕首就杀死不少躲在被窝里睡觉的德军。这里的战斗,只能用粗暴和原始来形容。”
为了稳定后方,德军紧急调来第4装甲师,苏联空降兵身边立刻出现坦克的黑影。没有重武器的苏联士兵只能躲着坦克走。但空旷的雪原上可供他们隐蔽的地方实在不多,很多情况下只能硬碰硬。好在他们手中还有一些反坦克枪能抵挡一阵。他们用的反坦克枪可在100米内击穿德军IV号坦克的主装甲,但可惜的是弹药奇缺,多数时候只能充当威吓性武器,让坦克不敢过分靠近或尾追。尽管如此,留下来掩护战友撤退的反坦克小组往往九死一生,打完弹药后便再无生还可能。
军长血洒长空
为了救援第8旅,2月22日,第4军军长列瓦绍夫少将亲率一个旅奔赴维亚济马。同时,苏军大本营也投入更多地面部队,向维亚济马正面进攻。不幸的是,列瓦绍夫永远到不了空降点,他乘坐的TB-3运输机在途中遭遇德机拦截,子弹射入机舱,列瓦绍夫身中数弹,“飞机降落后,我看到他的前额有一个血洞,子弹从他的脑后钻出去了。”一名苏联空降兵回忆。
空降增援行动并未因军长牺牲而停止,经过六个夜晚的努力,第4军又有7000多人在维亚济马附近着陆,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集合起来。与此同时,德军也加强空降场邻近地域的守卫,他们在村庄内修筑工事。格兰茨描述道:“只要有可能,德军就修起一道道胸墙,并用坚硬的冰块垒成机枪掩体或火炮阵地,苏军被分割包围,几乎寸步难行。”
战至6月初,弹尽粮绝的苏联空降兵开始向东突围,月底才和接应的地面部队会合。此时,空降兵已减员至不足一个营。尽管维亚济马空降战役未能达成预定目标,但在心理上给德军形成巨大冲击。在敌后“纵横驰骋”近半年的苏联空降兵让德军人人自危,德国人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