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
初级中学
预初(6)班
我的姑爷爷是一位年近90的慈祥老人。他平时总是戴着帽子,行动虽不便但精神很好,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握不紧的手心里总攥着那根陪伴他多年的拐杖。
姑爷爷住在一幢很老旧的工厂宿舍楼中几十年了,那是一套小小的两居室,暗红色的木地板上有许多刮痕。那是因为姑爷爷的一条腿受过伤,走路的时候一脚轻一脚重,久而久之,那条重的伤腿和拐棍的尖儿在通往卧室、阳台、大门的地板上留下了这些有规律的刮痕。
每次在姑爷爷家吃完午餐,大家闲聊时,姑爷爷年轻时的故事就成了此时必不可少的话题。我也渐渐地了解了他的那些革命经历。
在十六岁时,姑爷爷因为吃不饱饭,离开了河南老家参了军,成为了一名炮兵。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参加了许多场战役,巨大的炮声使他的听力逐渐下降,等他回国时就已经半聋了,腿也负了伤。这就是我和姑爷爷说话要大声喊的原因。
战争结束,姑爷爷被安排到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也许是听力下降的缘故,四十多岁时,一次在工作中,他被冲压机压伤了手。从此他的一只手握不住东西,他喜欢称自己是“一只手、一只脚、半聋的半残疾人。”
虽然姑爷爷行动不便,但他每天都要活动。在家里时,他走来走去不要人扶,你只要看看那些地板上的印痕,就明白了。在这厂区连成一片的宿舍楼里,姑爷爷一住就是几十年,那些地板上的印痕也越来越明显。木板上的油漆被刮薄、磨掉了,那些发白的小木刺毛毛地,在磨损最厉害的地方站起来,在阳光和灰尘的光柱中发着光。许多邻居搬走了,但是姑爷爷并没有向自己的单位提更多的要求、要更好的房子。
逢年过节是姑爷爷最高兴,也最满怀期待的时候。因为,他那几位仍健在的老战友,一定会来看他。当年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都成了满头白发的老翁。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和其他的小辈们围绕在这几个白发的老人周围,听到他们即兴唱起了当年的军歌,似乎每个人的眼中都饱含着对生活的赞美。
有些人喜欢崭新的家,喜欢名贵的家具和光滑的地板。但我的姑爷爷不是,他喜欢缓缓地走在熟悉的家里,用拖重的脚和旧旧的拐棍,在地板上划上愈来愈重的印痕,然后走向布满阳光的小阳台,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用了多年的大号搪瓷茶缸,不时地喝上一口,满意地想起当年的自己和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