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印军事合作稳步升级
问:这些年来,美印在军事合作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答: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大幅提升与印度的政治与安全关系。在冷战期间,美国拉拢巴基斯坦等国制衡苏联的地区与全球扩张,而印度恰恰与苏联形成了紧密的政治与防务合作,并同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长期对峙。印度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实施事实上的军事核计划,又使美国极感不爽。因此,美国在军事上大力援巴,针对印度发展核武器于1977年推出禁止向其提供民用核能合作的“核供应国集团”机制,并长期不向印度派出大使,以冷落孤立印度。
这一切,随着冷战结束而逐步改变。一方面,苏联的解体使得巴基斯坦抗苏桥头堡的作用消失,而巴基斯坦长期秘密发展核武之因素上升为阻碍美巴发展关系的重大障碍。另一方面,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的腾飞导致印度在美国的地缘战略棋盘上的权重与日俱增。此后就有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长佩里1995年对印度的破冰之旅并签订美印军事合作协定。在相隔22年之后,美国总统于2000年再访印度,时任总统克林顿正式结束了美印冷战局面。此后,美印于2005年达成防务框架协议,小布什总统于2008年推动核供应国集团解禁对印民用核能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则将印度升级为“主要防务伙伴”,将使印度进入与美国盟国具有平等采购美国军备资格的一级清单。此外,奥巴马政府还于2016年与印度签署《美印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至此,印度已朝着被美国接纳为具有准盟国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本次美印举行双方外长和防长的“2+2”高级对话,其间又签署《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将双边军事合作提升到新层级。根据这项协议,美印两军未来将实现与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控和侦察相关的数据共享,从而提供“共同的行动与战术图景”。一般而言,美国与军事盟国需要签署三个基础性的防务合作文件,即共享军事设施的“后勤安全协议”、联通军事通信系统的“通信与信息安全协议”。以及共享地理空间情报的“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美印在签署了前两个双边军事合作协议之后,印度离开成为具备美国军事同盟资质的“硬件”条件,也就更加靠近了。
2
印度抓大放小终开绿灯
问:分析人士为何担心,这份协议对印军独立性造成损害?协议对印俄军事合作有何影响?
答:本次美印政府签订《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将在法律上允许在美国在其向印度出口的军事装备上,安装原版的加密通信装置,从而使印军与美军以及其他美国的盟国在同一军事平台上进行通信协调,并有可能提升印度武装力量的网络信息化水平。
长期以来,印军国产装备的现代化不尽如人意,因此,采购外军武器是印度军队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军进口外军装备更多试图走多元化道路,而摆脱严重依赖苏制/俄制武器的局面。美军对印度开放武器装备,既给了印军更多挑选的机会,也给了它同时平衡与两大进口来源国关系的麻烦。
自2008年以来,印度已经与美国签署了超过150亿美元的防务合同,进口包括大批C-130J“大力神”运输机、P-8I海上巡逻机、鱼叉导弹、阿帕奇直升机和CH-47支奴干直升机等美制装备。在2016年,为加强对中国潜艇在印度洋活动的监视,印度还向美国求购22架MQ-9B“海上守卫者”无人机,价值约20亿美元。美国去年还向印度出售价值3.35亿美元的C-17大型战略运输机。
但印度取得这些美制装备后立即碰到棘手问题,那就是这些军事平台与地面以及相互之间的通信传输采取何种制式。从保护印度的国家安全角度,印军需要在从美军进口的战机与导弹上安装本国的数据与传输系统,以免被美军窥视造成泄密。但是,印度军队不具备充分独立收集军事级地理与战场信息的能力,而只能采用商用级的这类信息,不仅精度有限,而且受市场制约。这非但不能充分发挥美军装备之作用,还将妨碍美印两军的联合行动,阻碍两国安全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多年来,印度国内存在着是否要与美国签署《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的辩论。反对者认为,一旦签署了这个协议并引进了美军的加密通信设备,将使印度引进的美军装备与印度国产装备与俄制装备之间互不相容,这将增加印军同时维护两种不同通信平台的成本。若将印军全部装备向美军加密通信标准和硬件靠拢,则同样增加开支,而且还将迫使印度未来的武器采购向美国倾斜,影响与俄罗斯的传统合作关系。更可怕的是,美军以“联合作战性”为由更有可能洞察印军的作战体系与战法,置印度于不利。考虑到美军加密通信的算法在五角大楼手中,印度的国防自主可能荡然无存,更不用说美军人员前往印军基地检查其装备,更易使印度及其拥有的俄制军备暴露在美国眼皮底下。
支持者认为,印度签下《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好处更多。其一,有了美军的加密通信装备,有利于印度获得实时作战情报。其二,由于美军的数据链系统是最安全的通信平台,印军装备了美军加密通信装置后有利于获得美国情报大数据,包括实时图像。其三,印美共同使用美军的加密通信系统,有利于两军打造可协同作战的能力。其四,若不签订《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美国将拒绝在向印出售的C130J运输机和P-8I海上巡逻机上安装加密通信系统,从而迫使印度寻求更不安全的商用系统以作替代。其五,上述协议将使印美有效实时分享美军掌握的中巴军事部署情报。其六,有了《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有利于印度从美国获得军用版的“海上守卫者”无人机。其七,在签署了《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后,印度离开获得美军最先进的武器与通信系统又大大进了一步。
3
美印开展印太地缘竞合
问:美印双方出于什么考虑签这个协议?
答:综合以上考虑,印度战略界还是采取了“抓大放小”的决策,以可能影响其国防自主的代价,既换取美军最先进的地空通信保密技术,充分发挥美制装备的最佳性能,又推动印美两军通信数据链的逐步整合,最终在地区安全领域形成更为互信的伙伴关系,可谓一箭数雕。
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因素,是印度加速对美战略倾斜的关键。无论是在印度洋的监控还是对高原地面的监视,印度都要借重美国的侦察平台并配以美军的加密数据链。2017年印度在中国洞朗地区与中方的持续对峙,尽管印军并未得逞,但也促使其决断完全引进美军的加密通信,以增强其未来在战场范围的侦察、通信与指挥能力,并在需要的情况下,与美军进行情报对接。
然而,美国为了更为广阔的地缘战略目标,还要以升级美印防务关系为抓手,来推进印太战略。因此,美国强烈要求印度不要采购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以配合其对莫斯科的一系列制裁,同时推销自己的“萨德”反导系统。在此次美印“2+2”对话中,双方未就印度进口俄罗斯S-400反导系统取得共识。有关方面判断,印度或者拒绝了美国的单方面要求,或者在继续进口伊朗石油以及进口俄罗斯反导系统之间,向美国提出了关联。
特朗普总统提出了“印太战略”设想,号称要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繁荣和自由的”印太地区。那么作为这一地区的边缘国家伊朗,其内政防务政策与实践就成了美国的眼中钉。出于所谓伊朗疑似发展核武器等各种缘由,美国不仅退出了伊核协定,而且要求各国停止与伊朗的能源与经济合作,不然将予制裁。近来,美国也对印度提出了这一要求,或者印度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并且停止租用伊朗的恰巴哈尔港,或者等着美国制裁印度。
显然,印度作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家利益由多元组成,对外政策也得服从整体利益。出于对中国崛起的忌讳以及防范在中印竞争中印度可能处于不利,印度更多调整对美政策以图平衡地区安全。但印度并非要拱让主权,以刻意损害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来取悦美国。印度认为,这既非现实也不可能实现。
因此,发展与改善与中俄以及伊朗等国家的正常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印度的基本国策。印度也知道,中美去年双边货物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中国拥有超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印度即使愿意协助美国制衡中国,其能量也远远不够。
4
美印关系发展未来走向
问:此举会不会有利于推进特朗普政府倡议的印太战略?印度会否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国?
答:继续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仍将是印度对外关系的重点。可以预见,印美在将来启动关于共享地理空间情报的“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之谈判,将是现实一步。但是,印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存在极限,那就是印度不会接受担当美国或者任何国家的小伙伴,它对维护主权与尊严依然有着不亚于任何其他国家的敏感。
即使短期内在一系列实际利益方面,印美依然存在着严重分歧:印度不愿配合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从而取消进口俄制反导系统;印度不愿完全配合美国从而彻底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印度也不愿接受美国对印度的贸易霸凌;它更不愿美国在H1-B签证问题上为难印度高科技人员在美国的就业机会。这些问题都涉及印度的切身利益,关乎民意,印度政府不会让步。与美国合作获得华盛顿的军事高科技,固然合乎印度的重要利益。印度的重要利益还有很多,都可以从发展与改善它与他国的关系来寻求获得。
因此,尽管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印度人民党正在更多与美国采取战略合作,但印度并未放弃传统的平衡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