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低了色调的青、褐或黑白灰,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渗化,找不到明晰的形体边界,却有着丰富清晰的层次,时而柔和润泽,时而充满张力,它们如流动的云海山峦,亦如无边无际的宇宙星空,变幻莫测,势与天通。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景在平教授,以充满哲学意味思考的绘画语言,使宏大庄严与玄奥幽冥并存,令人如身处超时空,于“生命然象”之中,感受生命的庄严。
出于医生的特殊身份,景在平对于生命的体悟自然比常人更深刻,所有人都想向死而生,对于医生而言,生命的来去是偶然与必然的博弈。若能看开与放下,便能无碍无待,享受生命的逍遥自在。于是,在行医扶生的闲暇,他以挥笔代替奏刀,绘画心中的宇宙与自然。个体的生命是宇宙生命的表达,因此,在景在平看来,画生命就是画宇宙自然。联想性思维方式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始终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外科医生景在平亦从血液动力学与书法线条间寻求到了某种联系。他曾说,以线条为例,绘画与书法都讲究线条流畅,而人体内流畅的血液又是生命的本源,“书法线条韧如动脉”“书画水墨氲如静脉”,又道研究血管难就难在研究结构,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写诗也都讲究结构,这也是互相启发的。
景在平命名自己的创作为“生命然象”,一方面源于他自身天然的艺术敏感,一方面源于他作为医生的理性精神,他执著于探求具象世界背后更为本质的结构,在30多年的“从艺”生涯里,他逐渐从古典风格转向充满生命激情的表现;抛开事物表象的再现,从写实转向观念。
他的作品具有当代水墨的特性,同时亦具有古典诗韵,在“山翔水舞势奇绝” “孤山欲与高天语”等作品中,喷薄着大象无形,独与天地相往来的豪情,“云佛有象观山水” “云绕水飞山不孤”等画面所营造的空旷的意境中,令人联想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命况味。
中国画的精神在于写意,抒胸臆,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终极探问,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和诗性特质。景在平的创作从某种角度可以归类于中国式抽象,创作者重于表达自我的生命意识和人格精神,因此作品呈现出恢宏的气度和摄人心魄的淋漓酣畅,不得不说,这是和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
多年来,景在平坚持义卖自己创作的书画,募集爱心善款免费救治一部分老年的心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生不过真善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似乎又是他对于“生命艺术”的另一种注解。